李延慶雖然人在橫山東線的延安府,但他最終決定還是走西線秦鳳路進攻西夏,也就是當年童貫十萬大軍全軍覆滅的那條北上之路,穿越橫山的葫蘆水大峽谷。
當年李延慶率軍北上走的是東線,穿過虎嘯峽後攻打銀川城,但因為東線距離興慶府有一千三百餘里,中間還要穿越一片沙漠,路途十分艱險。
而橫山西線就近得多,距離興慶府只有四百餘里,一旦攻進西夏境內,就能震動整個西夏。
但走橫山西線一樣艱險,賞移口踏割寨韋州,三大關隘成為宋軍北上的攔路巨石,不過李延慶決策也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橫山西線的西夏軍駐兵不多。
就在李延慶率兩千人抵達延安府的同一時刻,劉率一萬五千軍隊連夜離開了京兆城,向西北方向的慶州秘密進發,準備和先一步抵達慶州的王貴軍隊匯合,而從慶州再向北走兩百里,就能抵達葫蘆水大峽谷。
夜幕下,一直千人的宋軍正沿著葫蘆水大峽谷迅速北上,葫蘆水也是一條大河,橫穿兜嶺形成一道峽谷,這道峽谷比東線的無定河峽谷要寬得多,最窄處也有十幾裡。
這次西夏十萬大軍兵分兩路進攻大宋,主要目標是西面的熙河路,在那邊投入了八萬人之多,而另一路則只有兩萬軍隊,對陝西路實施虛攻騷擾。
但這樣一來,中間的秦鳳路就比較冷清了,西夏軍並沒有從北面進攻秦鳳路的計劃,也正是這個緣故,西夏軍在橫山西線的守軍並不多,一共只有八千人,分別駐守賞移口、踏割寨和韋州,其他諸多小的險關要隘基本上都沒有軍隊駐守,宋軍沒有,西夏軍也沒有,這便給燕青和張順率領的情報司斥候軍創造了極大的便利。
時值八月中秋,暑氣已漸漸消去,橫山大峽谷內早晚已有了一絲寒意,但樹葉卻沒有落下,到處是潺潺流水和濃密深綠的樹林,斥候軍非常小心,他們一路晝伏夜行,但一直快到峽谷北面,斥候軍都沒有看見人的蹤跡,倒是有成群的羚羊在峽谷內活動,給了斥候軍很大的糧食補充。
這天中午,斥候軍在一條峽窄的山谷內休息,這條山谷是葫蘆水大峽谷內的一條衍生山谷,就像依附在動脈血管上的毛細血管一樣,山谷深約十幾裡,但寬不足十丈,兩邊是峭壁山峰,頭頂上儼如一線天。
一千宋軍士兵吃罷了乾糧,紛紛倚靠在石壁上休息等待,幾名斥候已經先一步前去探查敵情。
燕青和張順坐在一塊大石前,研究著一幅手繪地圖,這幅地圖畫得很簡單,只有寥寥數筆,但十分準確適用,軍隊需要的一切情報上面都明確地標註出來。
“這裡距離賞移口只有三里,過了賞移口就出峽谷了,很奇怪,一路過來,居然沒有遇到任何西夏軍,你覺得是什麼情況?”燕青皺眉問道。
張順想了想說:“應該是都統的判斷,西夏兵力不足導致,我聽說西夏當初和宋軍大戰,雖然西線童貫慘敗,但東線都統和老種經略卻屢戰屢勝,殺敵無數,使西夏損失慘重,西夏也被迫向我宋朝稱臣,但沒多久,西夏又在大同府和金兵大戰,傷亡了十餘萬人,都統說西夏外強中乾,兵力不足,我覺得很對,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我們一路北上都沒有遇到西夏軍。”
“或許你說得對,但並不代表我們就會很輕鬆,西夏軍力不足,必然會集中兵力守住重要的關隘,就不知道賞移口會有多少駐軍。”
兩人都沉默了,賞移口是出了名的易守難攻,當年童貫攻打賞移口損失三萬軍隊才攻下,而賞移口的駐軍最多隻有兩三千人。
這時,張順苦笑一聲道:“如果賞移口容易攻下,都統就不會派我們過來,我們的優勢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燕青笑了起來,自己有點想多了,斥候軍的主要作用本來就在於偷襲,要不都統怎麼會派他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