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手就癢癢,非扔一回石頭、非打一回水漂漂不可,而且,彼此間還較起了勁,展開了種種比賽。少時,我是後邊溪潭忠實的訪問者,幾乎天天用石頭叩問它的存在。我每次來到後邊溪潭,至少出手30來次,有時多達上百次。我嫌後邊溪潭太窄,平時很少將石頭往對岸扔,而是往斜裡甩,這樣,石頭才會落在潭中而開花。我雖然長得瘦弱,但經過長期的鍛鍊和頻繁的比賽,手臂煉得很粗壯,爆發力顯得特別大,我甩出的石頭會吱吱尖叫,即使人家有力地拉開彈弓,搶先將石子怒射出去,我隨即出手的石頭,也能飛速地追上並超過它。後來,我讀上初中、高中,參加體育比賽,呼呼甩起了手榴彈、標槍,自然比誰都甩得遠。在我的投擲黃金期,我能將半斤、一斤、一斤半重的手榴彈分別甩出90餘米、70餘米和60餘米,而將石頭甩出120餘米!我因此還參加了四次全省少兒田徑運動會,還擔任過溫州地區少兒田徑隊的投擲教練。至於打漂漂,我最高的紀錄是一手48個,且串成一條筆直筆直的線,長達60來米!聽說,近年產生的世界吉尼斯“打水漂漂”紀錄為一手36個,為國人所創。這真真令我不勝感慨,的確,要是當年有這項賽事,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創造者肯定非我莫屬。當然,今天我還有機會挑戰,但畢竟歲月不饒人,力不從心了。值得一提的是,憑著超人的手臂爆發力,當年我還讓許多同齡人領教了我扳手腕的厲害,同時數次在與人交手中取得了主動,以至最終鎮住對手或化險為夷。毫無疑問,我那超人的手臂爆發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過長期鍛鍊而形成的,那是後邊溪潭的功勞,如果沒有後邊溪潭這個特殊的練兵場,什麼都無從談起。可以這麼說,後邊溪潭不光給了我許多快樂和光榮,更鑄就了我堅韌不拔、勇於進取的品格和意志,它是我人生征程中一個美麗而重要的驛站。
後邊溪潭還充滿了野趣,它與下蔡周潭一樣,魚蝦蟹成群,是人們獵取野味的重要場所。最令人激動而難忘的是“補”香魚,烹香魚。三伏天,西風乍起,後邊溪潭一片閃亮,滾起了成團成團的香魚,這些香魚像喝醉了酒,拼命向下遊衝擊,當地人抓住這個機會,在下游壘牆“補魚”,結果,次次大有收穫,有時一次竟能“補”到上百斤!有趣的是,“補”到香魚,大家常常就地烹烤,先是在岸上壘起石窩,貼上香魚,然後撿來樹枝、乾草,塞在底下啪啪啪地燒,燒上一陣子,香魚就變黃,就吱吱吱地冒油,而香氣溢滿了整個天空。說真的,這個時候,你尚未嘗到香魚的滋味,口水已止不住地往外流了。
後邊溪五潭(6)
新塘外
新塘外就是“新塘外潭”,它位於芙蓉著名的石橋——欄杆橋的下游,長約150米,寬約25米,是後邊溪最狹長的一個潭。它離大海不遠,海上漲大潮時,常常被淹沒。它是名副其實的水底動物世界。
少時,我最愛在新塘外潭釣烏鯉、烏妻及鰻魚。
烏鯉、烏妻、鰻魚都是鹹淡水裡常見的魚,愛生活在靠近大海的溪潭裡。烏鯉與烏妻外形相近,圓乎乎的,都像梭子,它們不會在水中漂游,只會在石頭間竄來竄去。這種烏鯉跟一般的河烏鯉有所不同,雖說身體也呈深灰色,背脊上也有線條流暢的灰白色紋路,但它身上沒有白斑,體型也比較小,一般重三四兩,超出一斤的很少。烏妻通體呈黑色,它身上沒有花紋色斑,體形稍比烏鯉大,一般半斤來重。論肉質,烏妻比烏鯉細膩,味道要鮮美一些。所以,當地人偏愛烏妻。烏鯉與烏妻是否夫妻,誰都沒有考證過,不過,它們倒經常在同一個洞穴出沒。本來,生長在溪潭裡的鰻魚,身上都長有花紋,體量也往往很大,有的甚至重達幾十斤,但新塘外潭的鰻魚跟一般的河鰻幾乎沒有什麼區別,身上既沒有花紋,體量也小,一般重約七八兩,只是它比河鰻好吃,味道特別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