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名自稱蕭統字摩訶的大漢,見其武藝嫻熟,能夠徒手逐虎,不禁驚為天人,遂將其拜為先鋒大將。引兵直撲濟南國。
蕭摩訶率兵強攻濟南國治所東平陵,並率先登城,生擒了公孫瓚所任命的濟南國國相田楷。袁軍大獲全勝,輕而易舉的拿下了濟南國全境。
袁譚旗開得勝,繼續統兵向東進軍,在蕭摩訶、張郃、高覽三將的分頭出擊之下連破公孫瓚控制的齊國,黃巾軍據守的樂安國,兵鋒直逼魏延據守的北海國。
得知袁譚在青州境內勢如破竹,田豐與沮授再次向袁紹建議:當傾盡全力向青州進軍。一鼓作氣拿下東萊郡與北海國,將劉辯、公孫瓚、黃巾軍三股勢力徹底從青州逐出,實現對青州的完全控制。然後再向西南追擊從青州進入兗州的百萬黃巾。
這個時期的袁紹還不像後期那般昏聵,此時正被長子袁譚的勢如破竹深深鼓舞。聽了沮授與田豐的建議。遂留下審配、逢紀、韓猛、淳于瓊等人輔佐次子袁熙駐防冀州老巢。自己帶著文丑、麴義、高幹、田豐、沮授、許攸、荀諶等人提兵六萬隨後進入了青州,展開了全面搶奪青州地盤的計劃。
袁紹從平原率軍南下,率先在隸屬兗州的泰山郡內擊破了三十萬黃巾賊寇。從中收編了五萬精壯,然後派人把老弱婦孺遣散至渤海、平原、魏郡等地充實人口。
沮授再次向袁紹建議。採取軟硬兼施的辦法逼降盤踞在泰山郡內的泰山寇。並親自出馬作為說客,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成功的說服了孫觀、尹禮、吳敦、昌豨四大賊寇率部投降,讓袁紹順利的收編了四萬泰山賊。
魏延在北海得知袁譚大軍壓境,遂親自與關勝、花榮引兵三萬出城迎敵,與袁譚所部大戰與廣縣境內,連戰不利。
關勝、花榮二將俱被蕭摩訶陣前擊傷,無奈之下魏延只能退守北海國治所劇縣。於沿途設定埋伏,延緩袁軍的圍城,但預計也就是隻能推遲六七天而已。因此才派出了使者八百里加急,前來金陵求救。
“北海形勢危急,魏延孤軍懸於青州,危如累卵,諸卿以為如何?”
待文武百官把青州的戰事瞭解的差不多了,劉辯清了清嗓子,高聲問道。
孔融率先出列:“北海國有百姓八十萬,民風淳樸,土地肥沃,絕不能丟啊!陛下當派遣大將,提兵前往北海解圍。讓北海的百姓沐浴浩蕩皇恩!”
劉基卻站出來持不同意見,手捧笏板,沉聲道:“陛下,諸位同僚!以基之見,袁紹傾全力而入青州,士氣正盛,我軍遠道跋涉,鞭長莫及。況且荊北有劉表,荊南有孫堅,關係俱都惡化,更是不宜再向北進軍。不如陛下修書於魏延,讓他暫時率兵撤出青州,來日再圖收復失地吧?”
將到手的土地拱手讓人,這是劉辯不能接受的,更重要的劇縣還有剛剛召喚到的王猛,如果就此放棄了北海國,說不定會讓王猛對自己失望,改投其他諸侯也不一定!
將目光掃向黃琬與盧植:“兩位愛卿以為如何?”
盧植出列道:“臣不贊同劉太常的意見,劉表與孫堅俱都心懷敵意不假,但荊南貧瘠,合四郡之力總人口不過才百餘萬人,後繼乏力。而劉表不過是守土之犬,四面皆有人馬鉗制,同樣難有作為,比起袁紹來不過是疥蘚之疾罷了!”
頓了一頓,又道:“而袁紹則不然,其以四世三公之後,名揚海內,多有豪傑歸附。已經據有富庶的冀州,治下百姓四百餘萬。倘若再被他全據青州全境,乃至南下佔據兗州部分土地,將成心腹之患!故此,老臣斗膽懇請陛下發大軍北上青州,遏制袁紹的崛起!”
“盧司徒言之有理,臣亦是這樣認為!”
黃琬對於盧植的分析同樣深表贊成,出列道:“陛下,青州黃巾自去年起事,一路上裹挾婦孺老幼,多達百萬餘人,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