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州一路走來,吳起手中的兵馬不斷壯大,從最初南下交州時候的三萬人,再到西征貴霜時候的十七萬,直到翦滅貴霜帝國之後已經劇增到了五十萬人。而吳起麾下的武卒也從當初的三千人擴充到了三萬,依舊保持著精悍的編制,配備了最精良的武器裝備,成為了吳起軍團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
雖然人數擴張了,但這支精銳部隊依舊保持著從前的編制,三萬人共分成六個方陣,每個方陣五千人,依舊保持著衛卒、精卒、銳卒、武卒的編制。
其中衛卒皆持長槍,精卒手持長戈,負責阻截打亂敵軍的陣型,繼而由手持鐵戟腰懸佩劍的銳卒發起猛攻。再由身穿三層甲冑,能開十石強弩,左手盾牌右手戰斧的銳卒發起最後的進攻,力爭一鼓殲敵。
三萬“漢武卒”乃是吳起兵團的王牌軍,而吳起親自統率的五千武卒更是精銳中的精銳,六個方陣夾雜在四十萬大軍之中,排著整齊劃一的陣型向前推進,與對面的大夏軍距離愈來愈近。
因為項羽勇猛之名威震西域,不僅僅是整個安息就連線壤的貴霜也是如雷貫耳。既然在鬥將方面沒有把握,吳起便揚長避短,下令每個兵團的武將躲在方陣中央,由士兵在前面突擊,免得被項羽陣斬了兵團主將,導致整個軍團計程車氣都受到打擊。
就算項羽是霸王再世,就算項羽是惡來複生,就算項羽能夠以一當千,甚至以一當萬,難不成還能當十萬,當五十萬?就算用人頭堆也能把項羽堆死,就算累也能把項羽累死!
四十萬漢軍分成八個兵團,每個兵團五萬人,採用漢人與貴霜人、半島土著混編的方式,除了吳起親自統領的中軍之外,黃飛虎、姜松、楊七郎、尚師徒、章邯、楊志、盧象升等七人各自統領一支兵團,何元慶則作為吳起的副將拱衛左右。
至於蘇烈則與張郃率領了十萬人馬包抄撤退的巴比倫士兵去了,對於吳起來說,敵人不僅僅是項羽的大夏國,亞歷山大的巴比倫王國同樣是統一路上的絆腳石,既然有機會予以重創,又怎能放過這大好的機會?
何元慶催馬提錘,引領著五千武卒向前奮力衝殺:“將士們給我殺,休要放走一名蠻夷!”
吳起在千軍萬馬中高聲下令:“傳本帥命令,殺一名大夏士兵賞錢一千,殺一名大夏什長賜地一畝。殺一名大夏校尉賞黃金十兩,賜良田十畝;斬一名大夏武將賞黃金五十兩,賜良田百畝,封偏將頭銜。得項羽屍體者賞黃金千兩,良田百頃,封雜號將軍,賜侯爵!”
“殺啊,屠蠻夷,斬項羽!”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吳起的激勵之下,四十萬漢軍爆發出山呼海嘯一般的吶喊,挺起武器,踩踏的煙塵滾滾,以山呼海嘯的陣勢朝大夏軍衝殺了上去。
“全軍迎戰!”
項羽催促胯下踢雲烏騅,揮舞破城升龍戟,爆發出一聲霹靂般的叱吒,身先士卒的朝漢軍衝殺了上去,“將士們隨我死戰,有我項羽與爾等並肩作戰,縱有百萬之敵又如何?”
“殺啊!”
在項羽的引領下,八萬大夏將士振作精神,鼓起勇氣,舉起刀槍奮力反擊。
“嗖嗖嗖……”
隨著雙方陣腳逼近,各自亂箭齊發,相互爆射。
剎那間箭如飛蝗,數不清的弩箭攜帶著風聲在天空中飛來飛去,碰撞折斷聲,中箭慘叫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項軍只有八萬人,其中弓箭手大約三分之一,數目大概在兩萬五千人左右。而漢軍多達四十萬,雖然只有五分之一的弓箭手,但數量卻高達八萬人左右,超過項軍弓弩手三倍還要多一些。
在短暫的時間內,項軍弓弩手朝漢軍連射四輪,大約射出了十萬支左右的弩箭,命中目標的機率為二十分之一,至少射死射傷了五千左右的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