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劍南軍士兵眼前,三十八柄鋼刀高高舉起,迅速落下。三十八顆頭顱滾落在沙地之中,。
“將他們埋在沙子裡立碑,每人墳頭擺一碗水,放一捆木炭。死後讓他們不受乾渴之苦,不受夜寒之侵。”王源低聲吩咐譚平,轉頭踏步而去。
第五八一章 沙暴
毫不留情的斬殺違紀士兵震懾了全軍,加之主帥和將領們以身作則,這讓軍中的不滿和埋怨的氣氛逐漸消退,新增的飲水和燈火管制的軍紀也得以嚴格執行下去。
王源瞭解到士兵們對於沙漠的恐慌情緒,於是組織起數百名嚮導進行了數十場關於沙漠的知識普及活動。在這些當地嚮導的解釋下,士兵們對沙漠有了更多的瞭解。恐慌來源於未知,當真正瞭解到沙漠的一些特性和生存的技巧時,這種恐慌情緒也慢慢的消退。
士兵們也學會了一些在沙漠中的技巧。譬如喝水的技巧,在沙漠中,小口多次的喝水比大口牛飲的效果要好得多。大口喝水只解一時之渴,大量的清水都會化為尿液排洩掉,效果不佳。牛飲之後消耗了大量的配給清水,反倒會讓自己陷入缺水的窘境。而小口多次的喝水,卻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水分的吸收。再譬如夜晚的禦寒之法,夜晚的沙漠雖然寒冷,但挖掘沙坑睡在溫暖的沙子裡,卻能保證起碼大半個夜晚溫暖舒適。因為被陽光暴曬的沙子會在夜晚緩緩的釋放熱量,足以抵禦夜晚的寒冷。
凡此種種,數日後,士兵們對沙漠的恐慌已經消失無蹤,不少人已經能很快的適應沙漠中的氣候並享受其中。軍中出現了不少在沙地上趕路的訣竅。譬如滑沙之法可以迅速的用盾牌從高高的沙丘上滑下,既節省體力,又加快行軍速度。繩牽法,可以在翻越沙丘時保證體力耗竭計程車兵跟上隊伍,不至於腳下無力滾下沙丘受傷或者拖累行軍速度。總之,士兵們自有其適應環境的辦法,聰明的辦法也層出不窮。王源對此加以鼓勵,並對很多想出好點子計程車兵進行表彰嘉獎,這讓枯燥的行軍旅途中多了很多的樂趣。
五天後,經過整整八天的艱苦行軍,大軍抵達野牛城綠洲東方十里之地。這已經進入吐蕃兵馬頻繁巡邏的區域之內。前方巡邏的斥候在午後時分發回情報,已經看到數隊吐蕃駱駝騎兵在沙漠中游蕩的身影。
王源下令大軍停止前進,在十里外紮營休息等待夜晚的降臨。王源並不打算驚動野牛城的守軍,也不希望野牛城的守軍得知大唐兵馬來襲而望風而逃。他要將整座野牛城吐蕃兵馬盡數殲滅,讓野牛城失陷的訊息最大限度的保密,不想讓吐蕃國朝中儘早得到這個訊息。當然這個訊息遲早要被吐蕃人知曉,但王源希望越遲越好。
王源可不希望自己拿下野牛城後立刻便成為眾矢之的。野牛城絕不是攻下則已,王源的目的是要佔據它,使之成為自己控制鹽湖的根據地,成為食鹽販賣的中轉站。這樣的話,便需要時間進行一番穩固和防禦設施的建設。在此之前,若不能做到穩固野牛城的話,即便拿下了此城,吐蕃國一旦調大軍來攻,野牛城還是要拱手相讓的,而且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傍晚時分,沙漠中風雲突變。原本灼熱難當烈日當空,但忽然沙漠中狂風驟起,空中烏雲翻滾,風中帶著刺入骨髓的冰涼。嚮導們面色大變,趕忙告知王源,這是大沙塵暴襲來的徵兆。他們建議王源立刻做好防禦沙暴的準備,人馬聚攏一處,用牲口大車和帳篷組成抵擋沙暴的外圈。所有人都需要口鼻蒙布,相互依靠,防止失散。這樣或可在這場沙暴到達之後成功活下來。
王源對這場沙暴既憂又喜,憂的是沙暴的威力無窮,可能會給大軍帶來巨大的損失。喜得是,沙暴將至,吐蕃人巡邏四處沙漠的駱駝騎兵將會全部撤回,這正給了大軍不為吐蕃人所知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