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嘩嘩的風吹花樹之聲以及肆無忌憚落在地面上啄食的鳥雀嘰嘰喳喳的叫聲。
李隆基坐在一叢盛開的牡丹花壇旁,瞪著蒼老無神的雙目盯著肥美嬌豔的花朵出神。這一叢牡丹花是正月裡有人從京城來時帶來移植在散花樓下這處花壇中的。那時候長安剛剛被收復不久,一個人攜帶著一封信和這一叢牡丹花來到成都,將這些東西都交給了李隆基。
李隆基永遠忘記不了那封信的內容,那是自己的兒子,當即的大唐陛下李瑁的親筆信。李瑁的信上寫著這麼幾句話。
“……兒臣未辜負父皇的期望,兒臣奪回了京城。自此之後,兒臣再不會讓京城淪為他人之手。父皇身在成都,聞此訊息必定為兒臣高興。兒臣知道父皇也一定希望早日回到京城來頤養天年。但此時天寒地凍,不宜迎父皇回京。另外叛軍尚未剿滅,長安恐有戰事,也並不太平。故而所以兒臣不能讓父皇受顛沛寒凍之苦,也不能容父皇的安危受到任何的威脅,所以暫時不能接父皇歸京。兒臣也知道父皇定思念京城心切,為解父皇相思之苦,兒臣特命人從興慶宮百花園沉香亭畔掘了一株牡丹送往成都給父皇栽植。雖經過兵火,但百花園沉香亭並未損毀,昔年所植之花也俱繁茂,兒臣所掘這一株乃父皇親手所植的那一本‘富貴萬年’。父皇最喜歡這一本牡丹,兒臣便送給父皇種植在成都,那樣父皇便可安心在成都賞玩牡丹,聊減思京之意了……”
李瑁信中的這幾句話,玄宗幾乎都能背的滾瓜爛熟了。那是因為這幾個月來,玄宗讀了不知有多少遍,咂摸了不知有多少遍。這封孝心拳拳的信,字裡行間充滿了謙卑和崇敬,充滿了感恩和孝順,若外人讀了,怕是要感動的掉淚。然而,在李隆基看來,這封信的表象之下,李瑁已經傳達給自己一個隱晦的提醒。
挖了自己親手所植的那本‘富貴萬年’的牡丹花送來成都,那可不是什麼孝心,那是一種暗示。那是李瑁在隱晦的告訴自己,自己不要想著回到京城了。那一株牡丹花在成都紮了根,自己這最後的時光也要在成都渡過了。李瑁說的那些理由沒有一條能夠成立,所謂風寒冰凍之苦,那又算得了什麼?自己離開京城逃往蜀地時,正是大雪紛飛極寒之時,自己也沒怎麼樣。所謂京城不安全的話更是胡說八道,李瑁身為大唐皇帝都能呆在長安,又怎會不安全?這一切都是李瑁的藉口罷了。
第一零二六章 泡影
李隆基讀懂了信中之意,他本就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李瑁擔心的是什麼。他是擔心自己回到京城後,可能會奪回皇位。因為從聲望上而言,自己這個兒子可沒自己高。而且自己這個兒子其實沒有什麼真本事,若是自己真的想要奪回皇位,他絕對不是對手。
李隆基又是傷心又是憤怒,他痛恨李瑁的這種舉動。但夜深夢迴之時,他捫心自問。如果自己回到京城後會不會從李瑁手中奪回皇位呢?答案居然是肯定的。因為從一開始,自己退位的決定便不是自願而為,而是迫於形勢。而自己對於皇位的渴望之火一直沒有停息。特別是在經歷了自己退位之後,散花樓中從熱鬧非凡變得冷冷清清,就像一個為自己準備的墳墓一般,這讓玄宗更感到皇位便是自己的生命。沒有了皇位,自己已經被所有人所忽視,所怠慢,這是一輩子叱吒風雲的自己所難以接受的。
但現在,李瑁隱晦的警告讓自己這個夢徹底破碎了,李瑁說他絕不會讓人奪走長安,那便是說給自己聽的。自己若是執意要回到京城,李瑁恐怕會真的翻臉不認人。也許自己前腳踏入京城之中,後腳便會被李瑁軟禁關押起來。與其如此,自己還不如呆在成都,不要去多想。即便自己不服氣,但現在看來,自己真的已經無關輕重了,真的已經被人所遺忘了。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政治經驗豐富的李隆基很擔心這件事為他人所用。如果有人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