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女當成家庭中的一員,遇到疑難總是向她請教,聽憑狐女來處置。
兩個阿繡,一真一假,真的是民間阿繡,假的是狐仙阿繡,她們都跟同一個男子劉子固發生愛情聯絡,但是,這個真假阿繡的故事跟聊齋“二美共一夫”的故事,卻有著本質的不同。狐女不是愛情的多餘人,而是愛情的締造者;不是家庭的“第三者”,而是家庭的保護神。真假阿繡不是共侍一男的泛泛二女,而是從不同角度體現“美”的姚黃魏紫。在《阿繡》這個奇特愛情故事中,“真”、“假”二字,雖是小說的文眼,“美”字卻在小說情節中起最重要的槓桿作用。劉子固對阿繡一見鍾情,因其“姣麗無雙”的美;劉子固到復州尋訪結婚物件,也是因為媒人豔稱復州黃氏女;僕人判斷與劉私會者非阿繡,主要因“不如阿繡美”,僕人看出狐女跟阿繡最細微的差別是“面色過白,兩頰少瘦,笑處無微渦”,正是狐女要刻意修煉之處。狐女用神力幫助阿繡回到劉子固身邊,劉母“為之盥濯,妝竟,容光煥發,益喜,曰:‘無怪痴兒魂夢不忘也。’”阿繡之美再次得到強調。所以,與其說狐女最初追求劉子固是因為愛劉子固,不如說狐女在追求阿繡的美,借劉子固的誤認,為自己的美作證明和參照。狐女和劉子固結合後,狐女對劉子固的愛,是真實、深沉、忘我的。面對劉子固的歧視和冷漠,她以德報怨,替他找到了真阿繡,讓有情人終成眷屬。愛一個人不意味著佔有,愛一個人就要讓他跟所愛的人走到一起,這是狐女的哲學,高尚的哲學,也是美的哲學。
狐女說明她假扮阿繡的原因是:“阿繡,吾妹也,前世不幸夭殂。生時,與餘從母至天宮,見西王母,心竊愛慕,歸即刻意效之,妹子較我慧,一月神似;我學三月而後成,然終不及也。今已隔世,自謂過之,不意猶昔耳。”西王母在《山海經》中還是蓬髮戴勝的妖怪,在魏晉小說中已變成美人,但西王母究竟美到何等地步?外貌儀態如何?鮮有小說詳盡描寫。《阿繡》也未對極似西王母的少女阿繡的外貌做細緻刻畫,僅提供“姣麗無雙”的總寫,並寫他人對阿繡美的感受、嚮往,重在寫幻寫神,留下了無盡空間給人以想象。
狐女在追求阿繡形態美的同時,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內心美。在修煉形體美的同時,精神得到昇華,獲得了道德美。小說始於狐女仿阿繡,終於阿繡仿狐女。狐女、阿繡合為一體,是美的化身。
“至善始於行,至美始於求。”至善至美存在於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探索之中,是《阿繡》給讀者的深刻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