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個朋友和我談了金庸。
我們都談得很高興。
在談話之前,我錄音了的。
在談完之後,我就把這個錄音,整理成的下面的這段文字。
——100年前,在浙江海寧縣姓查的一戶人家,有一個男嬰孩出生了。
這個人,就是杳良鏞。
他在30歲的時候,開始寫武俠小說,那個時候,他已經在香港……
他出生的那個小山村,靠著大海,他經常去海邊,聽大海的潮聲。
在那些武俠小說裡,他筆下的那些文字,也有那滄海的氣勢,文字非常雄放。
他在寫小說的時候,使用的筆名叫金庸,金庸兩個字,就是他姓名的第三個字“鏞的”拆解。
自從他開始寫武俠小說後,中國的武俠小說,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
只要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人看他的武俠小說。
他筆下的大俠,為國為民,氣勢如虹。
他這樣的家國情懷,影響了幾代的中國人。
雖然他的武俠小說,是一種通俗小說,但是,想要解讀他的武俠作品,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2018年10月30日,金庸離開了這個世界。
所有人都感到遺憾,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因為這一天總會到來的。
用杜甫的話說叫做,“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a)。
他用一支筆縱橫了幾十年。
在他的筆下,創造了那個光怪陸離的武俠世界,讓中國人,踏踏實實地感受到,一股橫貫天地的英雄氣概。
金庸的中短篇小說,合起來一共有14部,大概將近1000萬字。
他曾經,把他所有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拼成了一副對聯,叫做“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d)。
1972年,當他寫完小說《鹿鼎記》後,他就向記者宣佈,不再寫武俠小說了。
那個時候,很多喜愛武俠小說的80後,還沒有出生。
直到20多年後,市面上,才出現了很多金庸的武俠小說。
從此,大陸的年輕人,也能看到金庸的小說了。
當時,大陸的很多年輕人,去看金庸武俠小說,都是在租書店租的書看的。
那些書,被很多人看過,有的紙張泛黃了,有的紙張上,還有汙垢。
但,不知道為什麼,金庸的小說,就是一股魅力,年輕人熬夜點燈,也要看,如痴如醉。
比如說我,當時看的是,金庸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
我是在租書店租的。
那個時候,我上高中。
那幾天,學校開運動會,我上午在操場上看別人比試,到了下午,我就在教室裡面,看武俠小說,非常快樂。
金庸的武俠小說,被很多人奉為經典。
我覺得,不管是從嚴肅文學上說,還是從通俗文學上講,只要是廣大讀者認可的,就是真正的文學。
有一些鄉下的老夫子,寫了所謂的小說,自詡為經典。
但是,根本沒有市場。
為了自己的面子,自費出版,或者到列印店,列印了幾百本,到死前,都沒有送完。
沒有人統計過,全國到底,有多少這樣的老夫子,浪費了多少紙張。
自費印的書,被別人把書撕了,去蓋了醬菜罈子,或者乾脆賣給廢品收購站。
其實,金庸的小說裡面,有很多話,都是非常有哲理的。
需要你細心去發現。
中國的文學,從來都是一本正經。
你翻開《四庫全書》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