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習俗:初一十五做什麼都能成。
所以他打算今天正式動筆寫下一本新書。
雖然故事結構和時間線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多需要自己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原創。
但經過一番慎重的思索後,決定不改名。
一下本書還是沿用“人世間”這個名字。
可能是思維習慣了原因,也可能是“人世間”這個名字在後世耳熟能詳、取得了重大成功的原因,張宣總覺得這個名字跟書本內容非常契合,找不出更好的替代品。
這般思緒著
他把前段時找的資料歸攏到一起,寫滿寫滿足足有11個本子。
目光在11個本子上來回掃幾遍,最後按照順序拿出第一本子,認真看了起來。谷闌
老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
張宣並不急,想著把所有思維重新理順再動手寫。
“人世間”是他的迴歸傳統之作,是他準備用來打臉的作品,必須寫好寫精彩。
尤其是這部的核心精華情與義,他計劃用濃重筆墨寫好。
其實在張宣看來,“人世間”原作雖說是一部鴻篇大作,但很多地方有缺憾。
原作上部和下部寫得平淡無味,要不是因電視劇火熱,前生他都會放棄閱讀原作。
當然了,不能用電視劇去評價原作。
畢竟電視劇有些地方改的面目全非,人設上也有好幾處硬傷,還強行苦情戲,把原的主人翁人設弄崩塌了。
這是很大的敗筆。
不過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它的譭譽參半不影響“人世間”這部作品的璀璨光芒。
而這部作品的諸多缺憾中,最讓張宣詬病的就是文筆了。
前生他常常與友人討論,拿路先生《平凡世界》作比較,一致認為梁老的語言功夫與路遙差得很遠。
同時讓張宣感到非常不夠暢快的地方,那就是粱老喜歡時不時插進大段議論,這使特有的語言魅力大打折扣。
粱老選擇了一個時代的大主題,但在深度的挖掘上似乎還不夠,與路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不可比,與老陳的《白鹿原》也不可比。
張宣曾總結:路先生和老陳在語言的平實和思想的深刻上略勝一籌,粱老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更進一步。
所以,張宣在保持原著人物刻畫的水準不受影響之時,他要花大功夫來凝練文筆和琢磨思想性。
從中午起,老男人就把自己關在書房開始做準備。
檢視資料為即將到來的動筆做準備。
中間有時候閱讀著閱讀著,突然才思敏捷想到一個好點子,又不得不暫時放下資料本,拿出另一個新的本子記錄金子般的靈感。
如此斷斷續續,從中午到下午,張宣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中。
等到把所有前期準備的資料細細過目一遍後,等到他自認為可以動筆之後,張宣也是適時拿起了筆。
可是當他拿起鋼筆,筆尖接觸白紙的一剎那,腦子瞬間一片空白。
不是不知道怎麼寫,而是思緒太多,竟然有些患得患失。
這種感覺很怪,不曾寫作過的人可能會覺得這非常矯情。
但確確實實困擾過很多人。
怎麼說呢?
通俗一點講,就是你腦子裡知道該怎麼寫,但是傳達到筆尖的卻是畏難情緒。
張宣伸手揉揉眉心,前生自己沒遇到這種情況。
今生寫作“風聲”、“潛伏”和“發條女孩”時也沒遇到這種情況。
怎麼“人世間”才開寫就碰到了這種鬼東西?
難道這就是大家常嘮叨的萬事開頭難麼?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