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度宗的荒淫甚於理宗。歷代的皇帝每天臨幸過的妃子,檔案中都要註明妃子進御的時間、地點,第二天妃子要到皇帝面前謝恩。據史料記載,有一段時間每天向宋度宗謝恩的妃子多達三十多人。其荒淫程度可想而知,如此,哪有精力再處理政務。
但度宗確實是理宗親自選定的。度宗雖然不是理宗親生,但他卻是理宗弟弟的兒子,在宗室中與理宗的關係最近。理宗自己執政荒唐,卻沒料到他繼任者比他更荒唐。託人所非,這也是理宗誤國的一大罪狀。
和度宗相比,理宗和寧宗卻非正常繼位,而是由權臣擁立。但光宗是由孝宗指定。孝宗也是由高宗選定的。
相比而言,高宗選人明察秋毫,而孝宗卻託人所非。正是孝宗選人的失敗導致了南宋日後的一系列的災禍。
宋高宗雖然嬪妃如雲,但兒子只有元懿太子一人。偏偏這位太子還短命,年僅三歲就夭折了。這讓高宗十分悲痛,悲痛之餘是悲哀。由於南宋初年,金軍一路追擊高宗,高宗每日都處於驚恐之中,結果在行軍途中就患上了不育症,不可能再有皇子。
本來皇帝沒有子嗣在歷代皇帝中並不罕見,只要在宗室再行挑選即可。可問題是,靖康一難中,金軍為了要滅亡宋室,已把宋宗室三千多人全部掠走,實在沒有什麼合適人選。萬般無奈之下,吳皇后建議說:“以前是太祖讓位給太宗坐了皇帝,現在太宗一脈都被俘虜到金國了,陛下何不效仿太祖再把皇位傳給太祖的後人呢?”吳皇后建議一經提出便獲得滿朝稱讚,高宗順水推舟便下令在太祖的後人“伯”字輩中進行挑選。
讀史料,我們有時不得不為某些歷史巧合而驚歎:想當初,宋太祖在“燭影斧聲”中莫名死去,宋太宗弟繼兄位。按照約定,宋太宗在死後應當把皇位傳給太祖的兒子趙德昭或趙德芳,或者按照“弟繼兄位”的慣例傳給自己和太祖共同的親弟弟趙延美。但這三人在趙匡義生前德昭自殺、德芳不明不白的死去、延美被趙匡義流放,鬱郁而死。這樣,北宋朝從第二任皇帝太宗開始擔任皇帝的便是太宗一脈。太宗認為以後趙家天下永遠是自己的嫡傳子孫繼位,哪知道造化弄人,南宋也是從第二任皇帝開始皇位易主,從太宗一脈又轉回到太祖一脈。太宗自己不執行太祖的遺訓,上帝便強迫他執行。
中國人推崇因果報應之說,這多少有些迷信,但如果放眼歷史長河,我們不能不為這種“學說”中蘊含的某種哲理而驚歎。宋王朝“得之於小兒,失之於小兒”的例子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印證這種學說。
第四章:文官政府(17)
南宋王朝最後的時光慘不忍睹:公元1275年正月,蒙古大將伯顏將大軍分成三路向臨安進攻。常州當時是臨安的重要門戶,伯顏親自率領部隊進功常州。十月十八日,蒙古總攻,城破伯顏下令屠城,全城軍民盡數被殺,血流成河,只有七人躲在一座橋底下倖免於難。
十一月底,蒙古軍兵臨臨安城下,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城池將士離心,不戰而降,許多官員棄官而逃。朝廷連續任命了幾個宰相,可被任命者都相繼逃走。上朝的大臣只剩下六、七個走不動、跑不了的老臣。其朝堂之空已接近明朝滅亡時的景象(當時崇禎皇帝召叢集臣議事竟無一人前來)。謝太后無法,只好派人去蒙古軍中講和,卻遭到伯顏的拒絕。謝太后只好退而求其次,請求蒙古同意南宋稱臣納貢,仍然遭到蒙古方面的拒絕。無奈之下,南宋君臣只好開啟城門投降。伯顏入城後,謝太后和宋恭帝想要進見,再次被伯顏拒絕。第二天,宋恭帝和金太后被押送去了大都(今北京)。謝太皇太后稱病未去。
自宋高宗南渡成立南宋到宋恭帝投降元朝,南宋存在了近一百五十年。當初,後周柴榮去世,剩下孤兒寡母支援國政,宋太祖趁機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