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增長駭客”(GrowthHaker),
是隋波前世時,曾經被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公司,尤其是很多創業公司,奉為圭臬的一種產品增長、使用者運營的理念和方法。
簡單來說:
增長駭客就是以資料驅動營銷、以市場指導產品、透過技術手段貫徹產品和使用者增長目標的一群人。
他們通常既瞭解技術,又深諳使用者心理,擅長髮揮創意,能夠透過多種手段,來解決產品的增長問題。
一個合格的增長駭客,應該具備資料為王、專注目標、關注細節、富有創意、資訊通透等特質。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看,
網際網路公司中的產品經理、產品運營、研發工程師、互動設計師、使用者研究等崗位,都是與增長駭客相關或者近似的角色。
但同時,增長駭客又是遊走於產品、運營、研發、設計、用研等環節的多面手。
它既是粘合劑,串聯起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又是潤滑劑,抹平造成阻礙的因素。
一名增長駭客不僅肩負著推動專案前進的重任,還要和其他部門人員緊密配合,集百家所長,並彌補其他角色的短板。
也正是增長駭客需要具備包括技術、產品、商業在內的專業技能,以及好奇心、創造力、職業道德、人脈資源和成就偉大事業的戰略思維和奉獻能力……
可以說,這需要非常非常優秀的人才,當然,也是極為稀缺的!
所以,到後來,
國外“hacking”的概念逐漸淡化,“增長”與“駭客”被分離。
整個體系,上升到“企業增長”的層面。
弱化個體,強調“增長團隊”的架構(管理層面),以及企業增長文化的打造(思維層面)。
很多巨頭公司,將增長流程進一步完善為growthmachine(增長模型)。
增長模型的提出,也使得整個過程得以量化和可預測。
增長團隊逐漸取代了“增長駭客”這個單獨的崗位,一個團隊搭配了產品、運營、市場、資料等人員,增長工作也更加科學高效地展開。
“增長駭客”流程的理論體系,也趨向成熟:
制定北極星指標——構建增長模型——找到聚焦領域——確定方法、設計實驗、分析應用、開發上線。
這其中,“北極星指標”(“NorthStarMetric”)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點。
進行資料分析,首要環節就是明確分析的目的。
脫離具體目標的單純資料分析,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只有當確定以什麼指標為目標,來進行使用者增長後,才能有後續的一切增長駭客的工作。
不同的公司,一個公司的不同發展階段,關注的核心指標,都是不同的……
同樣舉例來說:
以電商平臺為例,很多人都不清楚,對於Ebay平臺而言,是賣家數量重要,還是買家數量重要,又或者營收或者利潤重要?
而實際上,Ebay的核心指標是“商品價值量”。
像隋波給易趣定的核心指標,則是“活躍使用者量”(買家)。
因為對於B2C國內的現狀,還是要先培養使用者的網購習慣;
而他給淘寶現階段定的指標,則是“賣家數量”。
這是因為,對於成長初期的淘寶這樣的C2C平臺,龐大的商品供給量,才是吸引使用者停留和使用淘寶的關鍵因素。
另一個例子,
在社交領域,Facebook的核心指標就是“月活躍使用者數”。
而像Myspace,當時就關注的是“註冊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