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小盆地,那裡就是東突厥佶利可汗王帳駐地,此時這裡生活著突厥王庭十多萬部眾。
這些分佈在山脈中的盆地,植被豐富,土地肥沃,水系發達,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自然條件,也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這裡就是突厥心中的聖山。
陰山以其獨特地理條件,歷史以來一直都是北方遊牧民族,發展壯大避難喘息的重要基地。
山脈南臨河套地區,北接內蒙古高原,東西長一千兩百多公里,南北寬五十到一百公里,山體較為低矮最高山峰海拔兩千多米。
由烏拉山,大青山,色爾騰山和狼山等組成陰山山脈主體,整體並不連貫,有眾多可供通行的大山口。
李恪此時所站山峰,就是中部大青山的最高峰,突厥人口中的陰山就是指大青山。
後世的包頭,呼和浩特,烏蘭察布等十一旗縣,就分佈在大青山南部。
李恪決定在此等待,佶利可汗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李績擊敗,率部撤回這裡休整,那是他一舉降伏東突厥的機會。
就在李恪到達陰山沒多久,李靖的離間計發揮作用,前有突利可汗降唐的前車之鑑,讓佶利可汗對康蘇密的疑心越來越重。
感受到佶利可汗對自己疑心日重,甚至顯露殺心時,康蘇密在恐懼和無奈下,最終選擇率部降唐。
前隋皇帝楊廣的蕭皇后和孫子楊政道,也被康蘇密帶到唐營。
隨著手下大將康蘇密率部降唐,佶利可汗再次率部向鐵山方向撤退。
李靖在仔細研究佶利撤退路線後,命李績率部火速趕往白道,截擊突厥大軍。
白道,因道路灰白得名,次路從陰山中部橫穿山脈南北,在後世改稱呼武公路,就是呼和浩特到武川的通道,
同時命張公瑾率部從馬邑北上,兩部會合後一同趕往白道馳援李績,意圖圍殲佶利可汗大軍。
李績接到軍令,馬上率部透過兩天兩夜急行軍,在白道追上突厥主力大軍。
佶利可汗倉促之下指揮大軍應戰,結果被打的潰不成軍,帶領潰軍往白道北端倉皇逃竄,穿過白道回到陰山北,總算暫時甩開李績大軍。
連續吃敗仗已經驚恐不已,心有餘悸的佶利可汗,怎麼也想不明白,渭水之盟才過去短短四年,唐軍為什麼變的如此強大。
驚慌的佶利率領數萬敗兵馬穿過陰山,會合十幾萬王庭部眾,繼續往北撤往沙漠戈壁邊緣。
不想像喪家之犬繼續北逃荒漠深處,佶利可汗帶領部眾,暫時在鐵山附近停下紮營。
吉利想著先等等看,看唐軍會不會越過陰山繼續追擊,一但局勢不利,鐵山大營隨時可以繼續北撤,進入漠北深處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