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
曾經凌駕世界汽車工業之上的美利堅三大汽車公司,這一年處境極其艱難。
坐第一把交椅的通用汽車公司,當年出現了七億多美元的赤字。
名列第二位的福特汽車公司,賠了十五億多美元。
排老三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赤字達十七億多美元,瀕臨倒閉危機,不得不靠救濟過日子。
之後的兩年,情況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為了扭轉這個不利的局面,美利堅相關部門直接出手,要求東瀛的車企限制出口美利堅的汽車數量。
這個協議,在去年已經達成了。
不過大趨勢就在那邊,美利堅車企的日子只是稍微好了一些,沒有出現根本性的改變。
三大車企都有產線多餘,並且不少產線比較舊,也需要新投資來提升技術水平。
所以出售二手的舊產線,完全是可行的。
至於東瀛車企,由於前幾年擴張比較快,預期很好。
現在被美利堅下了一個緊箍咒之後,產能利用率也在下降。
最關鍵的是為了規避進口限制,不管是豐田汽車還是本田汽車,都在加大美利堅本土修建工廠的力度。
這麼一來,原本在東瀛本土的產線,產能利用率就更低了。
把一些比較舊的生產線淘汰掉,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對於寶馬科技來說,這些都是機會。
那麼多的潛在賣家,江輝就不信找不到一家合適的。
「找美利堅或者東瀛的車企購買二手的生產線,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方案。」
「能夠整體把產線搬遷過來,各方面的磨合也能節約很多的時間,對我們將來生產汽車來說,應該還是很有好處的。」
雖然寶馬科技在深城那邊要生產汽車,肯定沒有那麼快。
但是各項準備工作肯定是不能停下來。
要不然各種耽誤下去,估計再過幾年都沒有辦法讓汽車下線。
「嗯,跟那些廠家談採購的時候,連同產線上各種裝置使用的培訓等內容,我們都一起包含進去。」
「到時候爭取今年內談定產線採購的事情,明年我們的廠房修建起來之後,就開始拆遷。」
「這麼一來,到了後年的時候,我們的廠基本上就具備量產生產汽車的條件了。」
現在已經是1982年了,再過兩年就是1984年。
那個時候估計一汽和滬上汽車等廠家的合資工廠,也已經談妥。
趕在對方的汽車量產之前,推出寶馬科技的汽車產品,還是很有必要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