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死神來了》正式在北美開畫,更多觀眾也看到了這部恐怖驚悚電影。
首映午夜場2000家影院,《死神來了》輕鬆拿下310萬美元。
這是r級恐怖片相當不錯的午夜場成績,最近這幾年所有上映的恐怖r級片中,也僅僅次於《驚聲尖叫2》的420萬美元。
後者卻是續集。
能去午夜場觀看電影的,無疑都是影迷中的發燒友群體,這些人具備很強的口碑輻射能力。
《死神來了》在他們當中的反響相當不錯。
「這部影片核心其實並不是角色瞬間死亡的新奇方式,而是在於死亡前比死亡本身還恐怖的慢性折磨過程。在導演刻意的暗示和懸念設定之下,角色進入一個觀眾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環境,他的每一個行動都有可能導致最終死亡,但觀眾卻始終懸著心焦躁等待那一刻的到來。」
「劇情很新穎,死亡的細節設計很巧妙,很有想像力。緊張,氣氛壓得人喘不過氣。」
「看完後很爽的感覺,每一根神經緊繃著,不知道下一個是誰,怎麼死,太棒了,恐怖片中的經典之作。」
「真是震撼,除了種種不可思議的死亡方法,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那種宿命理論,即死亡是命中註定,在劫難逃,即使能僥倖躲過一次,依然在劫難逃。」
這些發燒友般的影迷,往往看過之後,還會在透過各種渠道,散播自己對於影片的看法。
有兩種影片他們評論最多:一是趣味十足的好電影,二是槽點無數的爛片。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這些人以各種論壇、部落格和idb等電影網站作為活動基地,頻繁發表關於新上映影片的評論和看法,已經能影響到相當多人的觀影選擇。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這批發燒友級別的影迷的存在,也是職業影評人影響力迅速衰退的原因之一。
他們熱衷於影院正片放映前的預告片,在網上反覆欣賞,推薦給朋友;他們會參加雅虎電影頻道的調查,表明這週末會買哪一部新片的票;在看完電影之後,他們會把自己的觀感與朋友分享,甚至透過各種渠道發表評論。
甚至,他們對電影業的瞭解不亞於專業人士,對行業內幕和影視花絮如數家珍,最多可以包辦一部新片百分之六十的票房,而且能製造廣泛的口碑,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電影票的銷售。
也可以這麼說,只要影片能討好這批影迷發燒友,票房就成功了一半。
而這些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青少年。
《死神來了》恰恰贏得了這個群體的歡心。
第135章 出乎意料
使館影業原本的一個儲物間裝修一新,改造成為了辦公室,由於放置了二十多個工位和相應的工作用電腦,顯得稍微有點擁擠。
這裡就是成立不久的網路宣傳部。
「我們的市場調查中,連受眾很小的文藝片計算在內。」羅南跟大衛·比利亞進了辦公室,低聲說道:「在所有電影觀眾中,有三分之一是不到二十歲的青少年,超過三分之一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三十歲以上的觀眾只佔另外的不到三分之一。」
大衛·比利亞接話道:「《死神來了》的受眾是三十歲以下的觀眾群體。」
羅南又說道:「只要能贏得部分三十歲以下觀眾的歡心,《死神來了》就能成功。」他看了眼電腦螢幕前忙碌的員工們:「網際網路已經在北美普及,使用者中年輕人佔大多數,我們在傳統媒體上沒有優勢,但在網際網路上,我們與大公司的差距要小一些。」
「實際上,經過《女巫布萊爾》的成功。」大衛·比利亞很自信:「我們的網際網路宣傳已經走在了業內前列。」
羅南笑了笑,說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