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第二種結局,就是對主流價值觀和美國夢的暗諷了。
甚至,採用哪一種結局,會造成電影的風格也完全不同。
第二種結局,女主角光彩耀人的活在紐約這個超級大都市,比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要成功,而且也是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畢竟這一行做到頂級不可能單純依靠死魚躺就獲得成功,肯定需要千錘百鍊……
只要努力就能獲得成功嘛。
真的是好大一個美國夢。
羅南甚至設想過,最有趣最惡搞的情況,應該是讓這片子與《當幸福來敲門》一起上映,同時在影院中放映,讓觀眾感受兩種截然不同的美國夢。
想想觀眾和媒體的反應,絕對非常有趣。
當然,這樣的結果,極有可能是兩部片子全部轟然倒塌,以一敗塗地的結局收場。
從投資人和製片人的立場出發,羅南只能把這些當成惡趣味,不可能真的去那麼做。
畢竟,他不止是要為自己的投資和公司負責,也要為劇組所有付出努力的主創人員負責。
至於第二種結局帶來的風格會不會無人接受,羅南倒是不怎麼擔心,其實有多少人認定美國夢的美好,就有多少人看透美國夢的虛偽。
暗諷主流價值觀取得成功的電影有不少,而且這種暗諷不是觸及那些紅線型別的價值觀,比如歧視,比如女權等等。
要是一部電影暗諷這些,純粹屬於自己找死。
其實從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美國夢就漸漸在一大批觀眾心目中淪落到快要與華盛頓當局一樣的地位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麗人》也算是這種型別的片子。
曾經大衛·芬奇執導過不少這樣的電影,那部《消失的愛人》對於家庭婚姻的暗諷,簡直快飛上天了,影片從始至終都反射出一個主題——婚姻的厲害之處在於殺人於無形!
女主角有句臺詞叫人印象深刻,說全社會都同情孕婦,孕婦很難得嗎?不就是躺下來兩腿一分……
這部電影票房和口碑同時爆炸,風格黑暗到濃鬱的同時,還叫人看得異常歡樂。
不知道有多少人,當看到裴淳華出演的女主角在後半段出場時,會一直笑個不停……
或許這就是大衛·芬奇的功力所在。
羅南想到這裡,決定讓人聯絡大衛·芬奇,跟這位風格獨特的導演親自談談。
大衛·芬奇的價值不在於一部電影,如果能合作的話,拍完這一部還可以再拍《消失的愛人》。
還有奈飛。
曾經奈飛流媒體真正走進大部分人的視線,也是因為大衛·芬奇主導的一部電視劇《紙牌屋》。
那好像是一部改編作品,羅南早就想到了,卻一直找不到原著在哪裡,隱約記得原著是老作品,早就誕生了,但具體是哪一部,始終找不到。
木下總統等關鍵角色全都查詢過,同樣沒有。
羅南暫時還沒有放棄尋找原著的打算,因為將來一旦鬧出版權糾纏,會更加麻煩。
隨後的時間裡,羅南又問了問關於《加勒比海盜》劇組的事情,像是這樣有成功保證的續集電影,他很少再直接參與劇組的工作。
「總體還不錯吧,但隨著第一部取得巨大成功,演員變成了明星。」
喬治·克林特也不隱瞞,實話實說:「劇組人際關係變得很微妙,管理起來也不像第一部時那麼輕鬆,特別是約翰尼·德普,有時候會叫人頭疼。」
羅南關心地問道:「傑西沒問題吧?」
喬治·克林特說道:「問題應該不大,而且有製片經理在,她不用太過操心劇組日常工作,更多是掌控大局,傑西的技術能力沒得說,只要處理好人際關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