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影片中無時無刻不在闡述著一個關於審「美」的觀點,阿黛爾飾演的胖妞,一個似乎會註定失敗的人物,最後卻贏得的tv選秀的勝利,並且幫助黑人女孩獲得了一個歷來只有白人才登頂的冠軍。
這個結局也非常符合社會大勢的需要。
《髮膠》不是屎尿屁喜劇片,片中幾乎沒有什麼特意的搞笑內容,但是影片就像一臺永遠在製造微笑的機器,會讓觀眾的嘴從頭裂到尾。
即使有人對影片的故事毫無興趣,影片的歌曲和舞蹈也能讓人反覆欣賞。
很自然的,《髮膠》取得了超出外界預期的成功。
北美上映首日,這部影片就在3780家影院當中,拿到了1433萬美元,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髮膠》做的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在以平權作為主題的同時,以歌舞淡化了其中的沉重,讓人感受到更多的歡樂。
電影不是良藥,無法幫人搞定任何事情。
但是,電影卻可以作為一種精神依託,有時可以成為一種精神食糧,來填補觀眾空虛的心靈世界。
好的電影並不一定令人心情舒暢,受到大眾歡迎的電影卻能夠使人身心愉快,《髮膠》無疑屬於後者。
北美首週末三天,《髮膠》在3780家影院當中,收穫3469萬美元,力壓同週末開畫的《狙擊生死線》,拿到了北美票房榜的周冠軍。
後者由派拉蒙影業製作發行,儘管馬克·沃爾伯格傾情加盟,依然走上了近些年狙擊手電影大多失敗的結局,北美開畫週末僅僅有1425萬美元進帳。
比起影片高達6500萬美元的製片投入,派拉蒙影業想要收回成本,任重而道遠。
最近這幾年,像是狙擊手和空戰一類的電影,跟戰爭史詩片差不多,絕大多數都以失敗而告終,成功者寥寥無幾。
九十年代一度大火的戰爭片,總體市場反響甚至比不上短暫復興的歌舞片。
北美上映第一個週末,《髮膠》的票房收入已經超過了製片成本,這也給相對論娛樂帶來了不大不小的驚喜。
影片票房大賣,從某些方面也給了約翰·沃特斯信心,他帶著一位在歐洲結識的有共同愛好的朋友,一起找到了相對論大廈羅南的辦公室裡面。
大廈頂層的會客室裡面,約翰·沃特斯為雙方做了介紹:「湯姆,這是羅南·安德森先生,相對論娛樂集團的老闆。安德森先生,這是湯姆·希克斯,一位來自荷蘭的導演、編劇和製片人。」
這人的名字很陌生,羅南跟他握手的同時,也打量了一番。
湯姆·希克斯穿著米色的休閒西裝,戴著一頂同色系的牛仔帽,看上去也就三十歲左右。
「你好,安德森先生。」湯姆·希克斯很有禮貌:「能認識你是我的榮幸。」
羅南客氣的笑著點頭,招呼兩人坐下,問道:「希克斯導演是剛來北美,還是一直在好萊塢打拼。」
湯姆·希克斯趕緊回道:「今年年初剛過來。」他看了約翰·沃特斯一眼,說道:「我與約翰前兩年在歐洲認識,共同的興趣愛好讓我們成為了好朋友,約翰一直想讓我來好萊塢發展,我今年終於下定決心過來。」
約翰·沃特斯補充道:「好萊塢競爭激烈,但機會也多。」
羅南對於歐洲導演瞭解不多,但多少也知道,只要不是那些偏執的藝術派導演,很多人還是希望能來好萊塢發展。
別的不說,在歐洲拍攝一部電影,單單資金一項,可能就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去籌集。
甚至還有歐洲知名導演,為了能拍出藝術電影,從父親到兒子一起花費二十年時間籌集資金的例子。
這樣的導演精神值得尊敬,但拍出來的電影缺乏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