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現代史研究所,1999,第765頁。。
所以,後來許多塞爾維亞的南共聯盟盟員和群眾都認為,這是鐵托“針對塞爾維亞的陰謀”。忠實執行鐵托路線的蘭科維奇被解職,克羅埃西亞人當上了內務部長,科索沃自治省趁機要求成為共和國,這一切使塞爾維亞共和國同鐵托本人及其他共和國和自治省的矛盾加深,一時難以彌合。
工人*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工人失業成為困擾南斯拉夫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而連綿不斷的工人*在南斯拉夫的官方檔案中,常把工人*稱為“停工”或“抗議性停工”、“工人自治*”、“*”等說法,這些術語都是指*現象。又是令人不安的現象。據南斯拉夫學者提供的資料,*在60年代中期達到高峰,後來呈下降趨勢。從20世紀50年代爆發第一次*起,到60年代末,歷年的*次數如下:1958年28次,1959年150次,1960年102次,1961年130次,1962年225次,1963年213次,1964年279次,1965年231次,1966年152次,1967年118次,1968年148次,1969年138次。奈察?約萬諾夫:《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國1958~1969年的工人*》,群眾出版社,1984,第157頁。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5)
應當承認,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南斯拉夫的工人階級隊伍有了迅速發展。據統計,其就業人數在這20年中有了成倍的增長。戰前的1939年工人總數為92萬人,1950年為194萬多人,1970年為385萬人,1972年達到400萬人。這就是說,1972年的就業人數比1950年增加了一倍多。
一方面是工人人數在迅速增長,另一方面是失業隊伍在不斷擴大。1953年全國失業人數只有8萬人,1960年達到29萬人,1968~1971年間失業人數保持在30萬人左右,1969年一度達到33萬人。這些人在南斯拉夫被稱為“等待工作的人”或“尋找就業機會的人”。
南斯拉夫經濟學界對上述現象的解釋是,這是一種“健康”現象,認為“充分就業”並不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存在一定的失業現象對加強企業的勞動紀律和把勞動者工資保持在相應水平上是有作用的。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又由於工業中實行擇優招工和企業有權解僱工人,一部分工人的就業必然會遇到困難。
對於這個社會問題,南斯拉夫聯邦政府提出的解決辦法是:既要利用工農業部門提供就業的機會,又要發展諸如旅遊業、旅館業、手工業和服務業等行業,允許“第二職業”的存在,還應當從實際出發鼓勵工人到國外謀求職業。這樣,在聯邦德國、奧地利、法國、比利時、瑞士、瑞典等國做工的南斯拉夫工人數量迅速增長。1964年僅10萬人,1967年為32萬人,1972年竟高達80萬人。這些人在國外謀生於個人於國家都有利。這是當時其他東歐國家不可想象的事。
南斯拉夫不少學者認為,失業是造成工人*的原因之一。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沒有經濟和政治權利,反對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發生*是必然的。那麼,在南斯拉夫這樣一個工人階級當家做主並最早實行工人自治的社會主義國家裡,為什麼會發生工人*,他們起來反對誰呢?列寧曾在《工會在新經濟政策條件下的作用和任務》一文中分析*的原因時寫道:“在無產階級執政的國家中採取*鬥爭,其原因只能是無產階級國家中還存在著官僚主義弊病,它的機關中還存在著各種資本主義殘餘,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於勞動群眾在政治上不開展和文化落後。”《列寧選集》第4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