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冷不熱,也不會下雨,是個好時節,第二天一大早,翰香向玉珍如此這般交待一番,然後偷偷地出發了……
翰香佇立在船頭激動不已,這煙波浩淼洞庭湖上,一路所見都是極為秀麗的濱湖風光,船至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可在此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
遙望湖中風景秀麗的君山,想起了流傳千古的美麗傳說: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二人因是湘妃、湘君,為了紀念,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想當年楊么防衛嚴密、環環相扣的大本營,如今依然叫子母城,楊么兒子屯兵的地方,是為孩兒城,楊么大敗對手後設宴款待鄉親和將士的地方,叫南大膳和北大膳,楊么與朝庭官兵激戰的地方,如今可是血湖場,楊么巡湖時戰袍被浪花打溼後晾曬戰袍的地方,稱之為曬袍嘴,楊么戰敗時失手掉落大刀的地方,又名撂刀口……
就是這把大刀,民間一直認定是佩劍,想當年楊么貴為天子號令將士出征,劍出梢只能向天,否則,劍氣所指之處皆人頭落地,雞頭齊斷,楊么死後正史卻沒發現這把佩劍,傳聞沉入這湖底之中,解放後陸續有當地漁民在狂風暴雨的驚濤駭浪中看到水氣繚繞的水面有戰船水兵,還有那把光芒萬丈的寶劍被蝦兵蟹將馱出水面。
是真是假?難道腳下的這片水裡真有當時戰場和那不死的靈魂?如果隨身攜帶的三角綢緞也是記載了楊么為興邦而埋藏的金銀珠寶,那究竟在哪裡呢?海風吹亂了翰香的鬚髮,也吹亂了心中的思緒,他看著波浪起伏的水面而心潮起伏,他的思緒,似乎不在即將面對的那具遺體,而在這翻滾嬉笑的浪花深處……
《爺爺當年做道士的那段靈異經歷:香火》 第54節作者: 湘粵男
沙市地處長江中游荊江河段北岸,翰香和建國二人來到這‘三楚名鎮’的地方,此處北臨長湖,南靠長江,風水極佳,很快找到了建國叔叔的家,但在三個時辰前,建國叔叔已經登天,翰香看著蘆葦杆圍成的小屋,聽著裡面傳出一個婦女淒涼的哭喊,心裡很不是滋味,雖然在路上已經聽建國說過女方孃家沒了親人,二口子都是長年累月在河邊以打漁為生,卻也想不到家徒四壁到如此境地。
建國先進去,稍後把哭喊的婦女帶了出來:“婉嬸,他來接滿叔回家。”
“辛苦你了,大老遠跑來。”婦女哭泣說著給翰香跪了下去。
翰香上前一步扶起婦女:“受不起,婉嬸,按輩份,我是侄兒。”接著向婉嬸鞠了一躬,說道:“滿叔走得時辰好,您要保重身體。”說完走進低矮的蘆葦屋裡,地上躺著一個面容蒼老無聲無息的男人,遺體腳邊跪著一個約摸十一二歲頭戴白色孝服的少年,少年抬起紅腫的眼睛哀慼地看了一眼翰香,然後把頭深深地朝地上叩擊,翰香來不及解下包袱,端起奠位前的酒杯向下灑了一滴,撲通跪下連磕三聲響頭,再轉過上半身給少年叩頭以示還禮,然後站起來繞遺體走了一週……
建國第二天晌午遵照翰香的指示,先回湖南老家安排善後,沿路上,按照翰香事先交待,建國拿著翰香寫有滿叔生辰八字的靈牌位在一些驛道路口撒上一些米粒,口裡大聲地念:“滿叔,回來嘍,回家嘍……”
當地一位以前做過法事的老道士聞訊而來,因是同門中人,老道士非常樂意幫著翰香處理遺體,艾香燃薰,柚葉煮水淨身,糥米漿糊敷於膝蓋和手腕處,二耳各塞一張有符的銅錢紙,舌尖底部塞一枚細小青銅錢,全身用白色布條纏繞,於關節處輕微打結,腳穿一雙千層底黑色布鞋,腿著黑色長褲,再披上一件滿叔生前穿過的衣服,扣緊紐扣,將滿叔扶起,翰香在其額頭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