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是我大明之奇恥大辱。不管是皇上,還是朝廷百官,都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所以,現在大明所要看到的是迅速的平定後金。
熊廷弼雖有大才,也深諳兵事,對遼東更是極其熟殮。但是其策略卻是實內固外和以夷攻夷,這樣一來,遼東兵事勢必曠日持久且耗費巨大。這是大明所負擔不起,也不能接受的。”
或許有人會說,方從哲沒有選擇熊廷弼是個錯誤,也是其人生的一大敗筆。但事實卻是,當時的情況不允許方從哲選擇熊廷弼。要知道,熊廷弼是楚黨,同方從哲在朝廷中,護衛奧援。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方從哲怎麼可能不選擇熊廷弼。
作為一個東方第一大國,在面對後金這種公開的反叛,是不可能容忍的。當時的所有人都不認為後金能夠應對大明的怒火,更不可能接受熊廷弼那種大規模修建堡壘,分化北方少數民族,藉以困死後金的策略。
所有,與其說是方從哲不選擇熊廷弼,還不如說此時的大明不選擇熊廷弼。一句話摡之,天朝上國的虛榮,使得大明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自強,還有其他人選嗎?”否定了熊廷弼後,方從哲再次問道。
“其他人?閣老,其他人多身處京師,對遼東兵事可知之甚少啊”
除了熊廷弼,崔景榮便想不出有什麼更合適的人選了。畢竟這個時候的大明,能督撫一方軍隊,特別是這種涉及十數萬,甚至更多大軍的人選,是不可能選擇武將的。而文人,大部分都沒有實際的帶兵能力,所以,崔景榮想來想去,就只有熊廷弼一人能夠勝任了。
聽到崔景榮這麼說,方從哲不由撫了一下額頭,這是他感到頭疼的下意識行為,也表明方從哲此時正在為這人選問題而傷腦筋。
沉默了半刻,方從哲像是想起了什麼,但似乎有些難以決斷。便站起來,來回走了起來。
“自強,老夫想到一個人。”像是下定了什麼決心似的,方從哲停了下來說道。
“何人?”
“楊鎬。”
“楊鎬?閣老,萬萬不可啊此人此前曾敗而不報,謊報軍功,並因此而被革職,如何能勝任此任?”
一聽方從哲竟然選擇楊鎬來擔當督撫遼東軍務這個如此重要的職位,崔景榮立即跳了起來。
對於楊鎬,大明的官員沒一個不知道的。朝鮮大戰日本,明明大敗,楊鎬卻敢不報。這樣的事情,放在其他官員頭上,早就要了他腦袋了。但是其官場經營的好,竟然讓他逃過了一劫。
崔景榮沒有想到方從哲會起用這樣的一個人,所以立即表示了反對。
“自強,聽我說。後金必須征伐,且需在短時間內平定。就此而言,熊廷弼非合適人選。而其他人或不知兵事,或無同遼東後金作戰經驗,均非合適人選。但楊鎬雖有大過,但其以往多有戰功,熟悉兵事。三十八年,起復巡撫遼東,多此擊敗女真人和蒙古人的進犯。故老夫覺得,他才是此時的最佳人選。”
崔景榮雖然從心底裡反對起用楊鎬,但是他也知道方從哲說的是事實。楊鎬雖然在朝鮮抗倭之戰中有過大罪,但其長年身處行伍,且對遼東兵事同樣非常熟悉。這些優點是其他大部分文官所不具備的,也是方從哲選擇他的原因。
或許有很多人會從事情的結果推斷一個人,特別是喜歡從足以為其蓋棺定論的大事件上來給一個人貼定標籤。
但事實上,相對於那些完全不知兵事的文人,楊鎬這個人可以說已經算是一個有些軍事才能的人。
在那個時候,任何身處方從哲這個位置的人,都會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是選擇那些毫無行伍經驗的文人,還是選擇熊廷弼和楊鎬這種有豐富帶兵經驗的人。
很顯然,大部分人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