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這小夥子不錯,幹事情有衝勁,是塊好鋼,多錘鍊錘鍊就好了。”
楊志遠笑,說:“廣唯,你先安排司機們吃飯,我和楊主任到湖邊去看看。”
楊廣唯朝楊主任擺擺手,說:“楊主任,您先忙,待會再見。”
從村子到楊家湖有段距離,楊志遠帶著楊雨菲陪楊主任走在青石板鋪成的明清古道上。青石板上,獨輪車碾過的痕跡清晰可見。過了青石路,就是連心二層木樓。木樓靠近碼頭,依湖的入口而建,水下是青石磚堆砌,水上是木質結構,這是楊家先祖勞作後,休息喝茶的地方。一樓是碾茶房,幾臺木製的碾茶機經水的帶動,依舊吱呀吱呀地轉動。二樓是茶室,把茶臨風,自在怡然。
楊主任說:“我怎麼感覺走在楊家坳,就像走進的歷史,歷史的滄桑感和厚重感撲面而來,讓人感到凝重。”
楊志遠說:“楊家坳的二百多年的歷史,與其說是楊家人的歷史,還不如說是中國農民與自然抗爭的苦難史。”
楊主任點頭,說:“就像這條明清古道,物還在人已非,人總歸還是敵不過歷史自然的程序。”
楊志遠說:“可至少人可以創造歷史,也可以改變歷史。”
楊主任看了楊志遠一眼,感覺這個年輕人心氣鼎然,雄心大志躍於言語之上。到得碼頭,碼頭上早已群情激揚,楊石、白欣旺正指揮一干老小往湖裡放養第一臺拖拉機上的魚。楊主任站在一旁看著楊石他們卸魚、消毒、放魚入湖,對楊志遠點點頭,說:“一看就知道是養魚的老手,看來沒我什麼事。”
楊志遠說:“您是專家,還請多加指導。”
楊主任說:“別的我倒不擔心,只是楊家湖的水質太清,浮游生物量、有機碎屑量、水生植物、底棲生物量較少,不益於魚類的快速生長,按說這種野生雄魚兩年就可捕撈,就是因為楊家湖的水質清我才說要三年。”
楊志遠問:“有什麼方法嗎?”
楊主任說:“如果單純的從養魚的角度來說,為了保持湖泊養魚的生態平衡,提高水體的生產力,可以採取補充外源物質的技術措施:或引導生活汙水和農田肥水入湖;或是發展牲畜、家禽養殖業,以其糞便肥水;或是農副產品下腳料渣與養魚生產結合起來,使水體處於良好的物質迴圈狀態。一般按平均0。067公頃水面1頭豬,0。067公頃水面一隻家禽計算,就相當於給每0。067公頃水面補充了氮肥2。1公斤,磷肥0。8公斤。採取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目的是增加水的肥度,增加湖內餌料資源。”
在楊志遠的規劃中,村裡生活汙水的治理是一件讓他頗為頭痛的問題。他原來是有想法在村裡搞個汙水處理系統,像城市一樣,透過地下鋪設的管道把生活汙水集中起來處理,經過三、五年的治理,從而改變農村衛生髒、亂、差的環境,變無序為有序,為今後旅遊資源的開發做好前期準備,但經過處理後的汙水怎麼辦,他還真想不出很好的辦法。排入湖中,他不是沒有考慮過,可就怕汙染了楊家湖水資源。畢竟楊家坳釀出的酒質香醇,與水源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他不無擔心地問楊主任,“生活汙水的排入這會不會給楊家湖水質帶來結構性的汙染?”
楊主任說:“楊家湖的水面遼闊,只要控制得當,根本不會給水質帶來二次汙染。”
楊志遠想,真要是這樣就好了,這樣既解決了生活汙水問題,又發展了漁業生產,一舉兩得。但楊志遠他要走的是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相結合這條現代新農業的道路,不以單純的追求經濟效益為目的,按他的規劃:楊家坳的山,可以發展茶葉、黃菊、野菜、山茶籽、竹林、果樹等無害化農林的生產;楊家坳的田地則可以根據節氣播種油菜、向日葵等開花植物,同時進行花卉苗木的培植,順帶發展養蜂業;而楊家湖優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