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和李兌幾乎是同時接到訊息。李兌頓時心都涼了半截,趙王卻是亦喜亦憂。
武安城失守,就代表著趙軍的主力將要全面退守邯鄲城。一旦趙國大軍退入邯鄲,趙王第一個要收拾的就是李兌。況且李兌遲遲不調軍增援前線,軍方的人早就對他不滿了,待他們退入邯鄲,絕對不會放過他的。
驚慌失措的李兌緊急調動邯鄲駐軍,準備要在趙軍主力退回來之前,逼迫趙王退位,然後重新立一個新王,以消除自己目前的危機。不料邯鄲駐軍對前線一敗再敗早已經不滿了,他們把一切罪責都怪到了李兌的身上。
李兌的調兵令一下,邯鄲城立刻就亂了套,狂躁的軍士將心中的不滿都發洩了出來,他們衝進李兌的丞相府,將李兌大卸成了八塊。
隨後,趙軍在軍官的帶領下,跑到趙王宮前,跪著請求趙王出來收拾殘局。為了順應大勢,經過三請五請,趙王何終於羞答答的站出來,同意提前親政了。
武安城還打的熱火朝天的時候。遠在上黨的廉頗和白起就知道了秦軍已經攻入城中的訊息了。當然,兩個人聽到訊息之後,做出的反應卻是截然相反的。
武安失守在即,邯鄲危急,繼續堅守上黨已經沒有意義,接下來必然是撤軍。可這撤軍也有個撤軍的方法,有的地方可以撤,有的地方卻是萬萬撤不得的,比如說壺關。壺關乃咽喉之地,倘若就這樣白白扔給了秦軍。那秦軍的主力立刻就會纏上來。到時候,趙軍想要順利撤退都難了。
秦軍卻是必須纏住趙軍,絕不能讓他們退回去,否則兩支趙軍就會對司馬錯率領的秦軍形成夾擊之勢,甚至剛剛奪取的武安城都有再次失守的可能。何況趙軍主力一退回去,邯鄲周圍的趙軍數量就會超過四十萬,那時候想要攻陷邯鄲,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接下來,壺關再次凸顯出它的重要性來。壺關在趙軍的手裡。那麼趙軍主力就能安然退回趙國,並且還可以利用壺關阻攔秦軍的追擊,為主力選擇回邯鄲佈防還是前往武安擊退秦軍偏師,爭取時間。倘若秦國能夠得到壺關。那麼趙軍有一大半都無法回國了,他們將被秦軍包圍殲滅。甚至情況更嚴重一點,秦軍再派出一支偏師纏住趙軍,趙軍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鄒信是壺關的守將。和大多數的將軍一樣,沒有什麼特殊的背景,沒有什麼特別出色的本事。完全是因為熬資歷和善於站隊才成為壺關的守將。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這個官位這輩子基本上算是到頭了。換一個人的話,到這個位置也算是知足了,可鄒信不這麼想,他覺得自己還應該再進一步。
等到李兌當上丞相之後,鄒信覺得機會來了,立刻就向李兌表示了自己的忠心。李兌當上丞相之前,職務不過是個司寇,相當於公安部的部長兼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長,相當於秦國的廷尉,名字不同而已。
初登相位的李兌,對於別人的投靠那是來者不拒的,況且鄒信還是軍方的人,那就更加受到李兌的重視了。
李兌為了讓鄒信發揮更多的作用,並沒有將他投靠的事情公開,兩者之間來往一直都是秘密行事的。
鄒信還做著升官發財美夢的時候,李兌就讓人給弄死了。李兌死了不要緊,鄒信雖然惋惜,卻也慶幸自己的身份還沒有暴露,至少保住了性命和現在的官位不是。
可是今天,鄒大將軍正坐臥不安的在書房裡走來走去的。手裡拿著一根竹簡,仿若千斤重擔一樣,拿的是那麼吃力。
鄒大將軍一會兒滿臉戾氣,咬牙切齒的想要吃人一樣;一會兒又像瀉了氣的皮球,蔫不拉嘰的,好像馬上就要死了一樣。
經過一番激烈的內心爭鬥,鄒大將軍終於無力的做出了決定。他隨手將自己的一個心腹招了過來,“你晚上去把那個人悄悄的帶到後院來,切忌不要讓任何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