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豐三年第一期《大宋月報》一經推出便引起巨大轟動,皇帝親筆所書的 “招賢書” 在民間引發了熱烈討論。
“招兵令” 的頒佈也讓百姓們的目光聚焦於此,其中關於免田賦的條款,更是深受百姓歡迎。
按照規定,家中若有一人當兵,最多能享有十五畝田地的免稅賦待遇,一年下來,光是免掉的田賦就相當於十塊半銀錢,再加上當兵者每月最低還有一塊二銀錢的月俸,如此算來,一人當兵便足以讓一家人過上不錯的日子。
所謂皇帝不差餓兵,趙立慶就是要先提高軍隊的待遇,當士兵們的生活條件得到提升,他們在社會中的地位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這無疑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改變人們心中對於當兵這件事的固有看法。
紫宸殿內,皇帝與樞密院的四位正副使以及兵部、戶部的兩位尚書圍坐在圓桌旁,商議龍衛軍退役老兵的安置事宜。
樞密副使富弼翻開面前的文書,啟奏道:“官家,此次龍衛軍連後勤人員皆算在其中參與退役安置,其總人數達十二萬有餘。經各師彙報統計,共有八萬四千五百多人申請退役,近乎佔總數的七成。其中軍官有二百多人,最高軍銜者為營長。”
“嗯,比朕預料的多了一成。那這些將士們依其所申請的去處,都能得到妥善安置嗎?” 趙立慶將目光投向韓琦詢問道。
韓琦扭頭看向曾公亮,曾公亮趕忙翻開自己面前的文書,回稟道:“官家,有四萬五千三百餘將士申請回鄉。‘四海貿易’所提供的四千個名額未能招滿,僅三千兩百餘名將士提出申請。另有一萬五千多人申請加入家鄉的監管衛,餘下的兩萬一千多人則表示準備加入‘汴京衛’,兩百多軍官也基本都要留在‘汴京衛’”
聽完這些彙報,趙立慶心中滿是感慨:“這些將士們為國戍邊多年,雖每年皆會批准一些人回鄉探親,可他們大多三十多歲了,至今仍有不少人未成家。如今他們選擇回鄉種地,倒也在情理之中。戶部可算出安置所需的費用了?”
呂惠卿早已將統計文書捧於手中,回應道:“官家,若給每個選擇回鄉計程車兵發放三年的俸祿補貼,四萬五千三百多人加上前往‘四海貿易’的三千兩百多人,共計四萬八千五百餘人,共需發放二百九十萬兩千多元。後續五年免田賦,大概需免稅近五百萬。”
“呂尚書,朕向來不過問戶部有多少家底,你剛上任不久,應當有盤點過賬目吧?戶部現今有多少錢?”
“回官家,賬上有四千多萬。”
趙立慶微笑著說:“尚可,那就將補貼改為發放五年的俸祿吧。”
“是,官家。” 呂惠卿拿起炭筆,低頭在文書上勾畫了幾筆,“官家,如此一來,便需發放將近四百五十萬。”
趙立慶略帶傷感,感嘆道:“近五萬人為國家貢獻了十數年,如今退役回鄉,朝廷總共拿出不到一千萬便將此事打發了,而且數年後他們還需向朝廷納稅。”
楊文廣亦是樞密副使,一直靜坐閉目養神,聽到皇帝的感嘆後睜開雙眼說道:“官家,這些將士已然趕上了好時候,往昔他們回鄉可是還要忍飢挨餓的。”
“是啊!” 韓琦緊接著道:“官家不必如此感懷。有此待遇,將士們已然對官家心懷感激了。”
趙立慶懶得回應韓琦,心中暗自嘀咕:你一年拿兩萬,也沒見你嫌多。隨後將目光轉向王韶,“王尚書,那要加入‘汴京衛’的兩萬多將士,想必都會把家屬接來,城東的房子已建好多少了?”
王韶參加如此級別的會議顯得有些惶恐,連忙答道:“官家,已建好一萬多套。”
“嗯,朕讓秦良居中聯絡‘四海貿易’,務必在將士們接來家屬之前,建成兩萬多套房子。”
王韶站起身來,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