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豐六年八月十一日,是冊封太子的日子。大宋皇帝趙立慶攜嫡長子趙署,率領群臣浩浩蕩蕩地前往太廟,舉行祭天祭祖的莊嚴儀式,以此向天地和祖宗報告立儲之事,虔誠地祈求神靈和祖宗的庇佑。
太廟之中,香菸嫋嫋,氣氛肅穆。趙立慶身著莊重的龍袍,神色肅穆而威嚴,趙署亦是儀態端莊,跟隨在皇帝身側。群臣們恭敬地排列其後,共同見證這一神聖的時刻。祭天祭祖儀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莊重與敬畏。儀式結束後,眾人回到大興殿。
政務院左相王安石神色鄭重地宣讀冊封詔書。其聲洪亮,迴盪在大殿之中:“朕承天運,御宇臨邦,夙夜憂勤,以保社稷。今國家昌盛,四海昇平,當立儲君,以固國本。皇嫡長子趙署,性行溫良,聰慧睿智,仁孝恭儉,夙夜匪懈。自幼習文練武,博通經史,才德兼備,有君子之風。其心懷天下,志存高遠,堪當大任。今朕以天下之重,冊立趙署為太子。望其能承朕之志,守祖宗之法,愛育百姓,敬天法祖,勤勉治國。以仁德為本,以賢能為佐,廣納良言,明辨是非。修身立德,正心誠意,為萬民之表率。凡大宋臣民,當敬奉太子,如敬朕躬。忠心輔佐,共保江山社稷之永固。佈告天下,鹹使聞知。大宋靖豐六年八月十一日。”
太子趙署聽聞詔書,跪地領旨,行三拜九叩之禮,聲音誠摯而堅定:“兒臣叩謝父皇隆恩。父皇委兒臣以重任,冊封兒臣為太子,兒臣誠惶誠恐。兒臣必當謹遵父皇教誨,以仁德為本,以賢能為佐,勤勉修身,力學不怠。敬天法祖,愛育百姓,不負父皇之期望,不負臣民之重託。兒臣當以國家社稷為重,時刻自省,為父皇分憂,為天下謀福祉。”
王安石將冊封詔書放在禮部尚書鄭雍捧著的托盤上,托盤之上,太子印璽、冕旒、玉帶等物熠熠生輝。鄭雍上前兩步,恭敬地將托盤遞到太子面前。還跪在地上的太子趙署雙手接過托盤,再次叩首。
“皇兒起身,到朕身旁來。” 趙立慶輕抬雙手,眼神中滿是慈愛與期許。
此時,一個太監快步過來,接走太子手中的托盤。趙署再次叩首:“謝父皇。” 隨後,緩緩起身,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上御階,佇立在趙立慶身旁。
“臣等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群臣跪地行大禮,聲音整齊而洪亮。冊封太子典禮至此圓滿結束,這繁瑣的典禮進行了整整一天。
時至傍晚,夕陽的餘暉灑在宮殿之上,增添了一抹溫暖的色彩。趙立慶讓趙署回隨園,自己則來到後宮坤寧殿。
皇后種雲思早已等候多時,見到皇帝到來,連忙躬身行禮:“陛下,臣妾已準備好飯食,皇兒怎麼沒跟您一起過來?”
趙立慶擺了擺手,走到飯桌旁坐下,緩緩說道:“朕讓他回隨園去了,讓人把飯食送來。”
很快,飯菜便擺滿了餐桌,香氣四溢。種雲思邊給趙立慶夾菜邊說:“陛下,署兒已經正式冊封為太子,以後您作何打算?”
趙立慶邊吃邊回應道:“東華門內南邊那塊地方有些荒廢的房子,朕打算全部拆掉,重建一座東宮,等建好後再讓太子搬過去,到時也方便讓他參與一些朝政。”
種雲思微微點頭,又說道:“陛下,署兒冊封為太子,其他皇子也有幾個年紀差不多的,按理說也該得到冊封。這些日子後宮其他姐妹常來坤寧殿走動,言語間都有些期許。”
自古皇權的爭奪便是血淋淋的,趙立慶有眾多兒子,對此也考慮過許多次。他不想按祖制將兒子們當廢物養在汴京城裡,而是打算另尋出路。畢竟這天下如此之大,大宋的人口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可以將一部分人移至美洲和大洋洲去。
趙立慶吃了幾口菜,緩緩回應道:“這事朕另有安排。”
兩人便不再多言,默默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