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奏本里詳細敘述了樂浪省的情形,趙立慶看完後,便讓人召集三院相公與六部尚書前來共商要事。
眾人圍坐在會議桌旁。蘇軾的奏本在他們手中傳閱,每個人都眉頭緊鎖,神情專注。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王安石,臉上的神情中帶著一絲憂慮,拱手進言:“官家,蘇相所提出的這諸多事務,若要一併實施,臣委實擔憂啊。畢竟樂浪省才剛剛趨於穩定,如此大規模地同時推進各項事宜,臣恐會滋生諸多不必要的麻煩。”
司馬光亦緊接著點頭附和,“是啊,官家。樂浪省剛剛經歷了一場大亂,此時若貿然開展大規模的建設,豈不是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對於百姓而言,無疑是沉重的負擔,勞民傷財之舉,還望官家三思啊。”
然而,韓琦卻神色淡定,仿若一切皆在其預料之中,氣定神閒地說道:“所謂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如今樂浪省的局勢,恰是一個絕佳的時機。若不能趁此時機有所作為,日後再想做什麼,恐怕就難上加難了。官家,老臣以為,應當全力支援蘇相所提出的建議。”
眾人紛紛各抒己見,大部分臣子皆傾向於以穩定為首要之務,認為當下不宜在樂浪省大興土木,開展過多的建設專案,生怕觸動那剛剛穩定下來的微妙局勢,引發難以預料的變故。
趙立慶面色沉靜,默默聆聽著眾人的發言,心中卻如明鏡一般。略作思索之後,沉穩地開口說道:“諸卿所言,皆有其道理。穩定固然是重中之重,然亦需考量當下的實際情形。樂浪省已然錯失了今年的春耕時節,百姓即便分到了土地,如今也無法有所作為。與其讓百姓閒賦在家,空等救濟,不如採取‘以工代賑’之策。如此一來,既能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又可將樂浪省的各項基礎建設妥善完成,可謂一舉兩得。”
富弼聞聽此言,拱手行禮道:“官家此計甚妙!‘以工代賑’,實乃良策。樂浪省有幾十萬戶人家,每戶平均若能出兩個勞力,那便是百萬之眾啊。如此龐大的人力,耗費一年的時光,足以將各項建設圓滿完成。”
趙立慶之所以一直將韓琦和富弼留在朝廷中,不肯應允二人告老還鄉,正是因為自當年收復燕雲之時有過通力合作之後,這二人在諸多事務的見解與處理方式上,總能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此時,呂公著卻微微皺眉,提出了自己的顧慮:“官家,要開展如此眾多的事務,所需花費絕非小數目。朝廷雖說略有盈餘,然大宋疆域遼闊,事務繁雜,總不能將所有的精力與財力皆傾注於樂浪一地。”
趙立慶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自信的微笑,輕聲說道:“這花費之事,倒無需諸位過多操心。前些日子,蘇相曾上過一道奏本,言明原高麗國庫尚有存銀近千萬兩。如今從南方購置糧食用的便是這筆錢財。倘若後續有所不足,自可讓蘇相自行設法籌措,朝廷只需在其他方面予以支援即可。”
眾人聽聞此言,心中那原本緊繃的弦瞬間鬆弛了幾分。既然無需從國庫中掏出銀兩用於樂浪省之事,且目前也僅僅是從官倉調運了幾十萬石糧食而已,那麼蘇軾想要在樂浪省大展拳腳,就任其折騰去吧,反正也不會對朝廷的其他事務造成過多的影響。
禮部尚書鄭雍奏道:“官家,教化之事,關乎樂浪省的長遠發展,乃是重中之重。臣以為,當務之急乃是修建學堂,禮部即刻便可抽調教書先生趕赴樂浪,以傳播聖賢之道,開啟民智。”
工部尚書梁燾亦不甘落後,連忙表態:“官家,工部亦願全力配合。可即刻派出一批技藝嫻熟、經驗豐富的工匠前往樂浪,指導當地的施工建設,務必確保各項工程的質量與進度。”
“嗯,這些事宜,諸位務必即刻著手辦理,不得有絲毫懈怠。” 言罷,趙立慶將目光轉向吏部尚書竇卞,神色嚴肅地叮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