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例。還有其他事宜需商議嗎?若無,便散了吧。”
“是,殿下。”眾官員躬身退出大殿。
三月中旬,“四海錢莊”更名為“大宋銀行”,紙幣的推行頗為順利。
於百姓而言,不管是“四海錢莊”還是“大宋銀行”,皆為朝廷所屬,名稱如何變換無所謂,在他們眼中,紙幣依舊是銀票,只是如今有了小額紙幣,倒是方便不少。
商人們只是前往銀行將手中銀票換成紙幣,依舊照常使用。令人遺憾的是,未有更大面額的紙幣,不過現今的紙幣比銀票小巧,倒也無妨。
存錢給利息這一條款瞬間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向來存錢於錢莊需交保管費,如今朝廷幫忙保管還給予利息,雖利息不高,但裡外相差甚多。
“四海貿易”率先存了一百萬,趙禎為表支援也存了五萬,他也僅有此數。官員們亦都存了些,存款時需與銀行簽訂一份契約,滿一年銀行連本帶息一同歸還,若不滿一年取出,僅歸還本金。
商人們對貸款更感興趣,“大宋銀行”的利息僅為八厘,借一萬一年不到一千的利息,而私人錢莊卻是三千打底,利息相差三四倍,這筆賬無需細算便知日後該向何處借錢。
,!
不少私人錢莊紛紛倒閉,由此引發眾多經濟糾紛,官府也只能竭力幫助受損方追討錢款。
掌管大宋錢袋子的三司頗為煩惱,幾位相公湊在一起商議對策。
呂公著滿面愁容,說道:“依殿下所言僱工,僅治河這一項便需耗費三年的結餘填補,更別提還有西北修城,如何盤算都入不敷出。”
“殿下未曾提及要一年完成這些事,西北修城較為緊迫,先緊著此項。治河這項屆時做出預算,向銀行貸款。”張方平看破了趙立慶這一步步的佈局。
曾公亮瞬間領會,說道:“怪不得當初商議銀行貸款之事,殿下就以治理黃河為例。”
“是啊!我怎就忘了此事,那就先將修城的預算做出,把款項撥下去,後續再處理治河之事。”呂公著恍然大悟。
西北四座城同時展開擴建,有當地駐軍協助,工程進度頗為迅速。
“大宋月報”亦大力宣傳此事,鼓勵百姓移民。王安石獲新官職“河套安撫使”,帶著蘇軾和護衛營赴任。
剛至夏州,一位龍衛軍連長送信過來,王安石開啟看完後遞給蘇軾。
“子瞻,殿下最為看重棉花,此次分地後直接推廣。”
蘇軾看完信,說道:“這棉布的確不錯,殿下若為給朝代增添一條財源,為何讓‘四海貿易’賣得如此便宜,基本就是成本價。”
“興許是為日後的土地改革做鋪墊,我們做好殿下交代之事即可,往後之事,誰能知曉呢。”其實王安石內心頗為急切,渴望早日回到中原開展土地改革。
:()大宋出了個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