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慶拿起來粗略翻看了一下,遞予她,說道:“你念給朕聽吧。”
“是。陛下。”李秋荷雙手接過文書,翻開念道:“一、將‘中書門下’改稱為‘政務院’,設左丞相一名,右丞相三名,統管政務。二、‘樞密院’設樞密使一名,副使三名,統管軍務。三、諫院及御史臺合併成立監察院,設監察使一名,副使三名。四、恢復六部的職能,六部各設尚書一名,左右兩侍郎。鹽鐵司及度支司併入戶部。”
這便是趙立慶所設想的三院六部制,李秋荷翻開下一頁,接著念細則,整整唸了半個多時辰方才唸完。
“將文書抄寫十幾份,而後你們再仔細想想有無遺漏之處。”趙立慶輕揉著略微發脹的腦袋說道。
此方案一經公佈,定然會在朝堂掀起巨大波瀾,必須先與諸位相公商議一番,不知究竟會有幾人支援,還是修改一下吧,不然根本沒多少人會支援,想想就頭疼。
次日,王安石與蘇軾奉詔來到紫宸殿。兩人落座後,趙立慶給他們每人一份機構改革方案,讓其閱後提出意見。
王安石率先表達疑慮:“官家,實官實祿、收回職田之舉固然不錯,然而朝中眾多官員恐怕難以接受,這等同於削減了他們半數的俸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介甫,後續還有關於補貼的細則,你閱完再言。”趙立慶為削減官員的這些額外福利,苦思冥想了好幾日。當下的這些官員所受影響不大,只是對日後的官員福利影響甚多。
蘇軾率先閱畢,放下文書說道:“官家,將發放給官員的糧食物品全部折算成銀錢這一條甚好,收回職田所給予的補貼也只是減少了約一成多的收益,應當不會有太大問題。”
“這些並非主要問題,朕為使這改革方案能夠順利施行,已然做出了一些妥協。那些分佈於各地的職田收回之後,接下來就得依靠你們去運作了。”
王安石閱完始終未發一言,認為這樣一份改革方案改動甚微,直至趙立慶說出這番話,方才恍然大悟:“官家,您莫非是要先將這些職田分給百姓,從而逼迫地主們減租或者低價賣地?”
“介甫,朕這些日子深思熟慮,僅給地多之人加稅這一項,恐怕難以達成我們的目的,他們定會將稅轉嫁至百姓頭上。所以我們要為百姓留有退路,就如當年在那十幾個縣的運作一般。”
“官家,此策甚妙。”王安石皺了皺眉頭,接著道:“可如此一來,需要眾多人手,而且極有可能導致許多地方的田地荒蕪,屆時恐怕會引發糧荒。”
蘇軾緊接著說道:“是啊!官家,需提前預防此類狀況。一旦因糧荒引發動亂,改革便無法繼續推進了。”
“糧食方面無需擔憂,朕已讓‘四海貿易’修建了五個糧倉,絕不會讓糧荒之事在大宋發生。”
王安石和蘇軾聞聽此言,甚為吃驚,皇帝竟將一切都考慮周全,同時拱手道:“陛下聖明。”
:()大宋出了個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