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院的命令火速傳達到各地的警衛軍,嚴令指示各省警衛軍,務必全力配合監管衛,對當下地主士紳和百姓之間的債務糾紛進行嚴格監管。
明確要求,所有的債務問題此後只能在衙門之中依照律法和章程進行妥善解決。
大宋銀行也配合監管司對所有債務進行清償,如此一來,原本在各地愈演愈烈、幾近失控的催債風波,終於在這一系列舉措之下得到了有力的抑制,社會秩序也開始逐漸恢復平穩。
與此同時,官員們的反對奏本如同紛飛的雪片一般,源源不斷地湧向紫宸殿。然而,對於這堆積如山的奏本所反映的問題,皇帝卻置若罔聞,竟沒有給出哪怕一絲一毫的回應。
甚至在朝會上,皇帝也禁止群臣談論此事。隨著時間的推移,群臣心中的不滿如同不斷上漲的潮水,反對聲音也愈發高漲起來。
緊接著,徐大等人殺人案成為群臣發洩內心憤怒的爆發點。
刑部判決徐大等幾人死刑,卷宗呈送到紫宸殿後,卻被皇帝毅然駁回,要求重新進行嚴格的審查,而官員們卻態度堅決,三次駁回都堅持判決死刑,雙方僵持不下。
最終,皇帝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舉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御前審案,涉案的所有人員及家屬和證人都被送到汴京。
皇宮大興殿,正值朝會之日,然今日並未商議任何朝政之事,僅審理一件殺人案 ,涉案的四個年輕人及其家屬與證人皆在御階之下跪成一片。
包繶當場宣讀案件的發生過程,並與涉案之人及證人逐一核對,以確保整個案件過程得以清晰理清。
趙立慶分別對四個參與鬥毆的年輕人逐一問詢,又向死者的家丁反覆確認當時的情形,最終得出結論:此命案乃由打架鬥毆引發。
“包繶,依我大宋律法,對於闖進他人家中意圖強搶民女,遭反抗後誤殺之人,該如何判罰?” 趙立慶頗為看好包拯的這位長子,前些年包拯離世,包繶回鄉守孝,去年守孝期滿便被召回朝中任職。
包繶躬身回道:“官家,依律徐大應判無罪,但他們四人先是參與了鬥毆,故仍應判服勞役一年。” 此乃趙立慶提前與包繶商議好的結果,意在給那些官員留些顏面,倘若他們仍不依不饒,趙立慶便不會再客氣。
趙立慶掃視群臣,緩緩說道:“諸位可還有話要說?”
一位御史出列,躬身道:“陛下,如此判決實難令人信服,畢竟徐大親手殺了人。”
趙立慶看了御史一眼,而後將目光轉向包繶,“包卿,你這般判決可是依律而為?”
“官家,確是依律判決。” 包繶轉身說道:“王御史,你大可去翻閱大宋律,弄明白後再發言。”
御史不敢再言語,唯唯諾諾地退回隊伍之中。
趙立慶喊道:“來人,將犯案四人帶至城外工地服勞役,其餘人等送回鄉,兩家的債務由當地縣衙依照現行政策予以辦理。”
徐老漢及四個年輕人叩頭謝恩,皇城衛將他們及證人帶出大興殿。
趙立慶走下御階,語氣冰冷地說道:“朕今日如此行事,已然給足了面子,那些奏本朕已命人封存,若再有人妄圖利用某些事件破壞土地改革的大好局面,朕便不會再如此客氣了。” 言罷,揹著雙手緩緩走出大殿。
那些曾上奏本反對如此處理債務糾紛的官員,聽聞皇帝這番話,皆驚出一身冷汗……
百姓們向地主士紳所借之物皆為糧食,通常不過幾鬥至一兩石糧而已。
監管司依當下糧價及銀行利息替百姓還錢,隨後讓百姓與大宋銀行訂立一份借款契約,僅需百姓歸還本金,所有利息皆由四海貿易承擔。
起初,大部分地主士紳皆不情願,只因覺得利息過低,然而,面對監管衛與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