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臨陣倒戈的傢伙令人恨
縱使全部殺回,數十萬漢軍依舊數倍於楚軍,怕甚?
理論如此,可現實卻有很大的反差,這讓張良心中有隱憂,陳平感到有些不安。
如果鉅鹿之戰的那種戰神般的氣勢被調動出來,勝負還真的很難說,在某種程度上勝負並不完全取決於兵力的多寡,而是諸如能戰的有多少,將帥能力的高低,還有天時地利等等,這些張良自然知曉,所以張良進言劉邦勿大意,項羽之勇可抵千軍萬馬。
陳平面對此刻突兀的變化,沒有多餘的話,只有一點那就是可以圍而殲之,為穩定軍心,必須要挫敗一次項羽。
如此劉邦決定親自出城壓陣,在這點上,諸將皆不太贊成,諸如曹參、灌嬰、夏侯嬰等麒麟將也不贊成,認為漢軍主帥當安全第一,項羽的目的一定是漢王劉邦。
不過劉邦還是採納陳平的進言,為不斷挫敗的漢軍鼓舞士氣,並命曹參為前軍之將,先與楚軍戰,與王吸、薛歐呼應。
項羽很神勇,但卻非嗜殺成性,他有著很強的目的,此次回來就是要活捉劉邦,必要時擊殺之。
至彭城大敗漢軍後,見軍中沒有劉邦,立刻決定變換矛頭的方向,劍指彭城,由於項羽的三萬精銳多為騎兵,非利於攻城,便欲藉助勝利之威劫諸侯兵相助之,不助者皆誅殺。
三萬鐵騎打的諸侯軍潰散,這種情況下項羽相信他們一定會從楚攻漢,臨陣倒戈,劉邦能許諾的,他項羽也可以。
此一時彼一時,敢攻擊彭城,甚為可惡,在項羽看來全部都要處死,但項羽並非莽夫,知道能用之自然要借力。
項羽首先瞄向的就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這兩人對劉邦一定沒那麼順從,肯定心中有怨念。
司馬欣和董翳二人本在城外駐守,第一天在彭城參加劉邦舉行的宴會後,便被安排在外面守城,這讓二人心中頗有落差。
董翳很生氣,司馬欣勸道,“吾等乃亡國之君,豈能日日高坐於宴會中。”
董翳不解,“好沒道理,張耳不亦為亡國之人乎……”
司馬欣嘆道,“張耳與漢王乃有故交,吾二人豈能望其項背。”
董翳冷哼一聲,心中壓抑許久的不滿,隨著這聲冷哼噴薄而出,隨後又長嘆一口氣,“亡國之痛……”
兩人自清晨醒來,帶著醉意未盡的眼痠腦脹二人聊的很起勁。
如今漢王伐楚入彭城,對他二人的待遇讓其心中的鬱悶越來越濃稠。
原本劉邦給他們承諾,說在東出時如果能勸一郡降下,便以其地封之,當時他們心中滿懷希望,滿心歡喜的願意隨劉邦東出爭天下。
司馬欣和董翳畢竟乃項羽所封,起初他們的條件就是協助東出爭天下可以,但他們有選擇權,選擇何處助,何處不助。
劉邦同意,這讓他們昏暗的天劃破一道光芒,漸漸亮起來,烏雲都消失一半,他們的天空很奇特。
一半是烏雲,一半是藍天。
出關以後,二人發現劉邦的確很大方,對立功之將的賞賜非常的大方。
此舉更加堅定他們二人助劉邦東爭天下的心,司馬欣和董翳常常思慮在何處為王,日後一定要建立世代相交的邦國之誼。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司馬欣和董翳發現一個非常詭異的地方,劉邦是很大方,但根本沒有給他們立功的機會,隨著東出的步伐,劉邦麾下的戰將和能人之士越來越多,壓根輪不到他們去建功。
如此以來,那麼劉邦的承諾便是一句空言,無法兌現的空言,這讓司馬欣和董翳心中的疑惑漸濃,漸漸變成擠壓在胸中無法釋放的苦悶。
劉邦在大擺宴席之時,並沒有忘記司馬欣和董翳,為他們送去最佳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