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樊噲眼裡實在是有點雞肋。
在魯地幾次戰鬥,樊噲已經給張蒼的武技下一個定論,有點像潑婦打架,難以在軍中取敵都尉,更別說是將,還是老老實實的用自己的腦子打仗靠譜。
現在是要突圍,便叮囑張蒼跟緊自己。
只是讓樊噲沒想到的是這次他差點交代在魯地,沒想到龍且的戰力不是一般的強,如果不是樊噲過於勇猛,加上張蒼的及時援助,他真的要死在龍且的鎮山戟下。
事情是這樣的,樊噲的冷月雙刃斧殺出一條血路,眼看就要突圍,突然從一旁射來一箭,幸虧樊噲反映及時,但就是這一走神,一側忽然刺來一戟。
這一戟居然能借力化力形成鎮山之力,大有樊噲三生斧的威力。
由於太過突然,樊噲著了道,眼看那戟要從右肩斜劈而下,幸好張蒼的一杆長矛及時出現,化解一部分力量。
樊噲這才緩過神,力戰龍且,張蒼、奚涓從旁策應,這才順利突圍。
戰和走,是兩個不一樣的方向,可樊噲的撤退與眾不同,他往往是以退為進,在退的過程中給予楚軍狠狠一擊。
回馬三生斧,不僅是樊噲的絕招,也是他用兵中的與眾不同,而且屢試不爽,在楚軍以為樊噲此乃佯走之計時,樊噲就真的這樣完成撤退。
由魯地入梁地,過昌邑時,昌邑楚軍只是在城中觀望,並未出戰,一直默默的看著樊噲率軍而過。
訊息並不甚靈通,項羽於彭城大敗劉邦的喜勢並不能及時的影響到各縣城池,昌邑守將召平。
這位老牌反秦義士,身經百戰的戰將此刻還停留在不斷失敗的陰影裡,先是敗於彭越,而又被曹參狠狠揍。
作為陳勝的老將,至今還能存活著,召平有自己的一套存活之計,見漢軍至昌邑,並未急著出戰,再由斥候探查發現漢軍並未停留,只是路過而已,也非常識趣的未出戰。
曾經跟著陳勝的大將,諸如周市、武臣、李良、邵騷、田臧、葛嬰、韓廣、張黶、鄧說、張賀、宋留等等,一個個皆隕落,永遠長眠於世;召平從以上這些戰將中學到立身之道。
既不學韓廣、武臣那樣自立為王,也不學周市、葛嬰等人立他人為王,即不學張黶這樣為義赴死,也不學田臧那樣奪吳廣的兵權,是個非常精於存活之道的人。
陳勝強,從陳勝,陳勝兵敗,就找項梁做幫手,項梁死後見項羽強,就立刻轉投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