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涼露重,楊廷和卻一個坐在花園的涼亭裡喝著悶酒。連他最得意的兒子楊慎都不能靠近。
楊廷和是首輔,楊慎也是正德三年的狀元(原本應該是正德六年的,但弘孝皇帝多活了三年,正德便晚了三年登基),日後前途不可限量。如今的楊府可謂烈火烹油,繁花著錦。然而一子下錯,滿盤皆落索。
這等好風光還有幾年?還是幾個月?等待楊家的結局是什麼,楊廷和怎麼會猜不到?
正德皇帝一天天大了,也一步步地成熟了起來。雖然依舊貪玩,卻越來越不好控制。自己當年那個頑劣的學生,開始不但地試圖衝破文官設定的種種阻礙,並試圖親手染指最重要的權力——軍權。
正德皇帝不惜和文武百官對著幹,開始用劉瑾來平衡朝野,打壓文官。到後來,決意西征,提拔年輕將領來取代早已腐化的勳臣,試圖改變大明朝一百多年來文臣們努力形成的朝堂格局。
正德皇帝貪玩荒唐之中,隱藏著的是對文臣的不信任,是對屍餐素位的勳貴地不滿。
從正德皇帝親自召見一個區區的武夫江彬,試圖組織團營,就知道正德皇帝的危機感有多重,對自己,對天下百官的猜疑有多重。看似全權委託了自己處理朝政,卻一次次試圖拿回最要緊的軍權。
有了對軍隊的切實掌控之後,用腳後跟也能想到正德皇帝想幹嘛?
無非開疆擴土而已,可這對文官有什麼好處?戰功之下,武將得勢,文官還怎麼壓制武臣,控制朝堂?
幸好朝廷還有西北可以拿來作為顏面,堅決解散了團營,把江彬發配去了西北效力。可正德依舊還是不肯罷休,這次卻想到了王陽明。
楊廷和想到王陽明便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自己和王華兩人私交不錯,王陽明幼來聰慧,也是自己一直看好的晚輩。卻沒想到當年博名之舉,因為彈劾劉瑾,而貶嫡雲貴之後,再回來卻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王陽明文韜武略的確不凡,可卻在西南被道家影響了。如今的王陽明已經不再和天下士林是一路的了。因為他為了自己的聖人夢想,不惜和天下讀書人為敵了。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天之道恆,人之道新。”王陽明的確勘破了王朝更替的真相,也戳破了幾千年來儒家編織的謊言。
王陽明這是在向天下人權貴和讀書人宣戰,這是在挑撥天下文官武將們的底限。
誰有餘?除了朱門綺戶,還有誰?
若是王陽明隨口說說而已,楊廷和他們還能當沒看見。
可誰知道正德皇帝卻會召見這個異端,並大有奉之為圭臬的架勢。
從正德皇帝繼位以來,因為一系列脫出了文官們安排,而開始積聚的不滿,到皇帝開始起釁邊功,不滿積聚到開始醞釀換帝的佈局。到最後正德皇帝召見王陽明,才算真正地讓天下士林和大部分勳貴們團結在了一起,試行“換帝”。
于謙幹過,而且結果很不錯。文臣們坑死了勳貴,掌握的朝堂之後,哪怕復辟的皇帝也得捏著鼻子忍下來。于謙一樣成了士林的偶像,成了史書流芳的英雄。是不是陰謀,百年之後,誰能說得清?
原本好好的佈局,卻不想突然被打亂。楊廷和原本希望的是正德能夠悄無聲息地“病死”。然後以張家滿門的性命去逼迫張太后背書。留下一個幾歲大的太子繼位之後,楊廷和有足夠的時間去佈局一切。
到時候誰都翻不了盤,皇帝也一樣可以輕易地死去,文官將掌握大明的一切。
可沒想到雲華會突然闖進來,然後惹出了更棘手的問題。
玄光觀成了天下最大的變數,也是讓朝廷最忌諱,最無可奈何的存在!
太子失蹤了!誰帶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