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世紀來到南部斯拉夫地區。由於在歷來的人口普查中,吉卜賽人很少承認自己的民族屬性,有時稱自己是阿爾巴尼亞人,有時又稱自己是土耳其人,所以他們的人數是不固定的。根據南斯拉夫聯邦官方的統計,1961年南斯拉夫聯邦各共和國和自治省真正承認自己是吉卜賽人的只有31674人,1971年為78485人。1981年吉卜賽人分佈情況如下:塞爾維亞11萬人、科索沃和梅託希亞3�4萬人、伏伊伏丁那1�9萬人、馬其頓4�3萬人、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0�7萬人、克羅埃西亞0�4萬人、黑山0�15萬人、斯洛維尼亞0�15萬人。但西方學者認為,1981年南斯拉夫聯邦約有85萬吉卜賽人,他們主要生活在如下地區:波黑4�5萬人、馬其頓24萬人、斯洛維尼亞0�9萬人、塞爾維亞(包括科索沃和黑山)42�5萬人、克羅埃西亞3�5萬人。〔英〕多納爾德?肯裡克:《吉卜賽人——歷史手冊》(Циганите——исторически речник,英譯本),索非亞:祖國出版社,2001,第249、252、253頁。
許多研究吉卜賽學的專家認為,儘管吉卜賽人對宗教持一種無所謂的、不固定的態度,但他們是有神論者,一般都接受所在國人民信仰的宗教,一旦遷移到別的國家,他們就把那個國家的宗教視為自己的宗教。南斯拉夫聯邦的吉卜賽人主要接受了塞爾維亞東正教和波黑*教,成了東正教徒或穆斯林。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南斯拉夫聯邦的民族問題與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9)
吉卜賽人有著獨特的文化。從表面上看,他們的文化類似多元文化的混合物。其實,他們的文化有兩方面的內涵:一種是吉卜賽人自己的傳統文化,另一種是吸納了所在國及其周鄰國家的文化。在南斯拉夫聯邦,他們便是多元文化的體現者和傳播者。
吉卜賽人的生存和適應能力很強,他們極容易接受所在國的宗教和文化,同所在國的民族友好相處,但他們的這種態度卻成了所在國實行民族同化的一個理由。多數巴爾幹國家拒不承認吉卜賽人是“少數民族”,更不承認他們是一個獨特的民族。
但是,南斯拉夫聯邦政府對吉卜賽人的政策在歐洲是比較寬鬆的。二戰中,南斯拉夫王國的吉卜賽人和猶太人一起,遭到“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天主教的*,被烏斯塔什分子屠殺或送到波蘭被關進法西斯集中營。南斯拉夫王國的吉卜賽人死亡人數大約在1萬~2萬人。二戰後,南斯拉夫聯邦的吉卜賽人可以自由遷徙,建立自己的組織,他們在許多城市成立了稱為“兄弟”(“Phralipe”)的文化協會,出版雙語刊物。
1968年波黑穆斯林成為民族和科索沃阿族提出讓科索沃自治省獲得共和國地位的要求後,吉卜賽人開始要求享受“少數民族”待遇。為此,貝爾格萊德人種與民族研究所於1976年組織了“我國羅姆人生活”學術討論會,次年還在塞爾維亞的諾維薩德舉行了關於羅姆人語言規範化研討會。1981年,吉卜賽人像阿爾巴尼亞人和土耳其人一樣正式被確認為“少數民族”。但各共和國和自治省並沒有聽取聯邦政府的意見,在落實聯邦條令時表現不一。
1969年在貝爾格萊德建立了羅姆文化協會。1974年在塞爾維亞共和國成立了羅姆協會聯合會,有40個集體會員組織。1981年,一個用羅姆語和塞爾維亞語廣播的雙語頻道在貝爾格萊德開播。1985年《吉卜賽兒童》(Ch*rikano Lil)雙語雜誌問世。1982年,尼什市的一位吉卜賽工程師還當上了塞爾維亞共和國議會議員。其後,又有53名吉卜賽人當選為城市或鄉鎮的議會議員。南共聯盟還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唯一允許吉卜賽人可以入黨的政黨,當時約有2000個吉卜賽人成為南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