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表,字孟津,平津亭,命該停!
這個地名是真不吉利啊……
然而,對於宿命一說,中國人歷來是堅持利己主義原則的,如果“神說”對自己有利的事情,那就相信,如果“神說”對自己不利的事情,玩蛋去吧,老子不信邪!
在起兵造反之初,張文表的一個手下曾對他說,自己夢到了神龍在天,這預示著他必然能夠成為皇帝,他相信了。
如今,置身在平津亭,張文表第一反應不是恐懼,而是一種強烈的羞辱感油然而生。
楊師璠!老小子你敢陰我!
“穩住陣型,正面衝鋒!”
在最短的時間內,張文表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在五代十國的將領當中,稱得起“善戰”這一名號。
右側,不僅有成建制的武陵軍圍過來,即使能夠衝破左側包圍,也逃不出去,因為都是丘陵地帶,人還沒爬上去,後背就會被射成刺蝟。
後撤,更是行不通,這是好幾萬人的隊伍在前進,別說古代行軍,就算是當代軍隊演習,也不可能一聲令下、集體“向後轉”,再說,張文表手裡面有沒有大喇叭。再說,後退能去哪兒呢?朗州刺史楊德中、永州刺史張清率已經從後面包抄,將自己的大本營衡州圍起來打了,建寧、蓮城被自己親手毀了。
左側?
湘江歡迎你,餵了王八鯰魚,流動中的屍體,充滿了沼氣……
唯一行得通的方案,就是向前,繼續衝鋒!
楊師璠也料到了,也做足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這是否意味著楊師璠疏忽了呢?當然不是,恰恰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原因在於,平津亭一帶非常狹窄,從丘陵地帶到湘江干流,最窄的地方不過百十丈寬,好幾萬人擁擠在這樣的空間裡拼命,靜態的軍事設施起到的作用不大,弄不好,還會限制自己。
眼前一條路,身後兩撥人,物理意義上的“狹路相逢”。
張文表率先發起了進攻,手下三千“陷陣營”計程車兵,身穿堅固鎧甲,胯下騎著烈馬,分成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一千人,由副將李秘率領,這些人手持長槍,以極高的速度衝向對方陣營,目的只有一個,將陣線撕開一個口子。
第二梯隊,一千人,由副將柳琛負責,軍士攜帶混鐵檛,木把上面向前帶乳釘的鐵疙瘩,用於近戰,在此之前,他們會與第一梯隊拉開一定距離,在適當時候發射弓弩。
第三梯隊,一千人,由副將楊洪生帶隊,配備馬槊及橫刀,如果前兩撥人已經開啟局面,就用橫刀貼身肉搏,如果沒有開啟局面,則用馬槊對前衝擊,到時候就是敵我不分。
這三個梯隊後面,是張文表親自指揮的步兵,手中的武器就比較雜亂了,刀槍劍戟都有,本質上,這些人才是主力,不管前面道路開闢得怎麼樣了,他們都只能前進、無法後退!
楊師璠見到這陣勢,心頭、手心都在收緊,他知道,張文表這是要玩命了。
絲毫不敢怠慢,武陵軍立即完成了“分割陣”與“口袋陣”的佈防。,
顧名思義,“分割陣”就是為了將敵方隊陣分割開來,在陣地前設定兩道防禦,一道防禦屬於梯形陣列,陣列前面是拒馬樁、絆馬索、陷坑,前排軍士手持堅固的鐵盾牌,身後士兵手持長槊,槊把已經插進了土裡,斜向上45°角等待衝擊。
而“口袋陣”,本來是應用地形優勢設定的,眼下,只能“用人圍牆”,在每個梯形陣列的空隙部位,擺出一個半圓形的陣列,對方衝進來之後,立即合圍。
事實上,楊師璠的作戰計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口袋陣”,除了眼前的,還有外面一個更大的,左有山嶺、右有湘江、後有追兵,前方有我楊師璠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