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名義上歸屬後周,節度使就是最高官職了。
聽到這個訊息,張文表很生氣,史書上記載為“行逢與我起微賤而立功名,今日安能面北事小兒乎!”
小兔崽子,我跟你爹都是莊稼漢,一起領兵打天下,現在你爹掛了,還指望我能對你俯首稱臣?
發兵,反他孃的!
《資治通鑑》給出的評論是,周逢迎善謀,張文表善戰。
周行逢放眼武平境內,意識到存在兩個較為強大的勢力,一個是自己,一個是張文表,自然不會坐視不管,否則就會坐以待斃。
病重之際,他就把兒子叫到跟前,囑咐道:“我死之後,張文表一定會造反,到時候,讓楊師璠去平定叛亂。”
如果楊師璠搞不定呢?最後一招,就是“自歸於朝廷”,那就別打了,直接到汴梁去,放棄割據勢力。
真實歷史情況是,周保權派人到汴梁求救,趙匡胤正愁沒有機會掃平荊南,於是立即派遣慕容延釗發兵武平,這一過程中,北宋玩了一手“假道伐虢”,從南平(江陵)借道前往武平(武陵),最後,張文表沒打到,先把南平給順手滅了。
張文表聞聽宋朝發兵,嚇得要死,趕緊向武平的周保權上書,說自己不是謀反,而是“私鬥”,楊師璠當然不會相信這通鬼話,最終還是把張文表滅了。
戰爭就是這樣,情勢瞬息萬變,當“武平事變”的訊息傳到劉承勳的耳朵裡,大軍已經已經逼近黃岡,鄭彥華率領的軍隊已經在武昌集結完畢。
但是,兩人對眼前的形勢做出了同樣判斷——先不打了,坐山觀虎鬥!
劉承勳手中有一封信,是馬光贊寫給周行逢的,如今看來,這封信的價值更大了。
後周內亂,周保權想要借兵是不可能了,沒關係,後周幫不了你,這不還有南唐嘛!
按輩分,馬光贊要對周行逢喊一聲叔叔,那麼,周保權就是老弟了。
老弟,別怕,小馬哥來了。
正月二十二日,劉承勳與鄭彥華在武昌會面,兩人重新制定了計劃。
大戰略方向不變,調整一下戰術。
武平既然已經亂了,那就先讓你們打,打得差不多了,派人給周保權送信,以馬光讚的名義,就說向南唐借兵,來幫助他鎮壓張文表。
馬光贊也許沒啥說服力,可他父親、祖父、曾祖都是馬楚的正統,周家本來就是給人家打工的。
地主的兒子給自家佃戶的兒子出頭,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