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京師、擔任戍衛,一旦趙匡胤發動政變,他要做的就是穩住京城,做好內應。
“真正到炸的時候,就不能吝惜火力,大火快作,才能將魚的味道封住。”說完,又用短劍插著一塊魚肉,送給了韓重贇。
韓重贇,此刻掌握著控鶴軍,駐守在內城峻義街,此地距離宣德門(內城南門)一步之遙,攻下之後,就可以迅速佔領宮城。
“俗話說,飛蛾撲火、蠅蟲好腥,做魚要放備好蠅蟲滋擾,提前要把廚房收拾乾淨,這樣端上來客人才放心。”說完,就把一塊魚肉送到了王審琦的盤子中。
王審琦,當前擔任汴京外城前軍部署,專司城防部署,對偌大的汴京城瞭如指掌,趙匡胤需要他提前控制內城的文武百官,尤其是範質、王溥等重臣,以及韓通、張永德、符彥卿等手握兵權之人。
好好的一尾魚,一面已經被割的不成樣子,趙匡胤用短劍一挑,將其翻了個面。
“這吃魚,一般滋味都在湯汁裡頭,炸魚的人沒辦法控制,就看做湯汁師傅的手藝了,守忠,你覺得呢。”趙匡胤說著,將一塊魚肉放在劉守忠盤子裡。
劉守忠初來乍到,他手下的軍士,都是相州帶來的,對本地並不熟悉,主要承擔外城戍衛,此話不言而喻,要你表態!
劉守忠恭恭敬敬地端著盤子,說道:“多謝大哥,看這色澤,這做湯汁的師傅手藝差不了。”
“政忠,我記得你愛吃魚尾,魚尾經常活動,肉有嚼勁,要多配點清爽的蔬菜吃,別有滋味。”
王政忠目前擔任城中巡查職務,手下兵力雖然不多,但貴在機動性強,一旦趙匡胤發動政變,可以充當救火隊員。
王政忠也不傻,恭敬地說道:“大哥竟然還記得小弟愛吃魚尾,其實,大哥說小弟愛吃什麼,小弟就愛吃什麼。”
最後,趙匡胤切下一塊魚腹,輕輕放在了楊光義的盤子中,說道:“光義,這是最嫩的,也是魚身上最薄弱的,你嚐嚐如何。”
楊光義擔任祥符陪都衛指揮使,祥符縣距離汴梁不過二十多里地,是東南門戶,萬隆、尉氏的守軍若要進城,必然要走祥符,守住這裡,就能保障黃河以北的禁軍力量有效集中。
魚肉已經分完,眾人卻沒有動筷子,因為趙匡胤的盤子還空著。
而趙匡胤並未放下短劍,又在上面切了幾下,弄下三塊肉來,說道:“今日兄弟不齊,但不能忘記,繼勳、慶義、廷讓三人的份,就先留在這裡。”
說完,沒等眾人言語,自己就一把抓過來,將只剩下魚頭的鯉魚放在盤子裡。
這意思已經很明白,我趙匡胤不是不講交情的人,只要是忠心於我,必然能夠分的一杯羹。
事實真的如此嗎?
宋人編撰的《東都事略》中記載,“陳橋兵變”的直接參與者中,“十兄弟”只有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贇三人,其餘四人則是高懷德、張令鐸、趙彥徽與張廣翰,趙匡胤的其餘幾個兄弟,雖然暗中相助,但因為沒有直接擁立趙匡胤黃袍加身,所以被疏遠了,排除在“開國功臣”的行列。
尤其劉守忠、楊光義兩人,雖然得以善終,但此後幾乎沒有升遷過。
梟雄之言,豈可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