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李重進這個“黑麵大王”,征戰多年,多麼殘酷的戰場都經歷過了,可也沒遇到過這麼無恥的做法。
史書上,“驅民禦敵”不過是四個字,可這四個字的背後,浸透了多少無辜人的血淚。
黃巢用過,李自成用過,皇太極用過……
滁、濠、泗、楚四州調來的軍卒,雖然戰鬥力不比戍衛揚州的禁軍強悍,可要攻破老百姓構築的“人陣”,並沒有什麼難度,騎兵一個衝鋒,戰場就立即能夠開闢一條通道。
然而,這麼做的結果,就是城樓上更多的老弱婦孺被害。
泰州被驅趕出來的青壯年,已經被折磨瘋了,城牆上掉下來的頭顱,不知道是誰的父母、誰的妻兒,或許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衝吧,死了就當是全家團聚了!
於是,原本遲疑的隊伍,像是一條被毒蜂蟄了一下,瞬間騷動起來,無數人揮舞著手中的“武器”,朝李重進的列隊衝過來。
李重進猶豫了,雖說慈不帶兵,可對面的不是兵!就算狠下心來,縱兵殺民,又能怎麼樣?泰州城那麼多人,累也累死你!再說,自己也要顧及政治影響,郭宗訓剛剛登基,正是歸攏天下人心的時候。
泰州民眾越來越近,情勢刻不容緩!
一旦陷入包圍,泰州城中的軍隊殺出來,後果不堪設想。
揚州防禦使、副將翟守珣縱馬趕來,諫言道:“淮王,賊眾人多,應儘快撤退,末將率輕騎向右側包抄!”
“撤退?”
“楊信驅民禦敵,城門前必然混亂!”
李重進眼前一亮,沒錯,老百姓的行動沒那麼迅速,只要輕騎快馬能夠衝到城門口,哪怕幾十匹靠近之後,就能迅速控制局勢。
“翟防禦使,本王帶兵北撤,混淆視聽,你當趁機行事!”
“末將明白!”
隨即,李重進命令步軍都指揮使王全斌率軍三千,正面應敵,務必阻擋住泰州民眾組成的臨時軍隊,自己則親率剩餘力量,快速向左側移動。
一時間,兵分三路。
李重進採取的策略,完全是應急之下的無奈之舉,意圖非常明顯,就是避開數量龐大的老百姓,步兵、騎兵繞到後方,逼近泰州城的西門。
然而,有一點李重進沒有考慮進去,就是王全斌的性情。
《宋史·列傳第十四》評價“膽識過人,好殺招亂”。
王全斌十二歲的時候,為了救父親主動去當人質,在“興教門之變”當中救過李存勖(後唐莊宗),夠勇!
然而,攻滅後蜀的過程中,殺掉多少蜀軍無法統計,但結果則是“人人作亂”,也就是說,殺到最後後蜀軍隊已經不知道啥叫害怕了,只想著造反。
老郭說過,恐懼到極限就是憤怒,能把人逼到這種份兒上,這人肯定不是善茬。
就這樣一個人,李重進讓他去抵擋泰州民眾,結果可想而知。
王全斌一馬當先,衝鋒在前,身後三千“驍勇軍”緊緊跟上,如同群狼衝入了群羊之中。
很快,在左翼運動的李重進就發現了不對,自己在迂迴,王全斌怎麼衝到自己前面去了!
不僅如此,由於王全斌衝的太猛,泰州民眾也向兩側奔逃,其中一部分又擋到自己前面去了。
“愣貨!”
【李重進是山西人】
想要通報王全斌,已經來不及了,李重進一咬牙,命令全軍進攻西門,好端端的一次“佯退”就這樣泡湯了。
最倒黴的是翟守珣!
本來,一千輕騎趁亂出擊,很快就能衝到城門邊上,已經刀出鞘、箭搭弦了。
此時,在城樓上觀望的荊罕儒,發現了王全斌部分離向前衝鋒,速度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