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值,怎麼,開封府有什麼緊急公文嗎?”
眼下,一切訊息對於趙匡義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掌握的越多,對自己就越有利,最好是和軍事相關的。
“公文是有,但稱不上緊急,緊急的事兒有,卻輪不到我去操心。”安習諂笑道,指著對面的茶鋪,說道:“時辰還早,我請二哥飲茶。”
喝了一夜酒,確實有些乾渴,趙匡義就點頭答應。
二人坐定,招呼店家上茶,趙匡義急不可耐地問道:“開封府有什麼急事?”
“寅時二刻,王府尹就被傳喚到宮中去了,聽說,還有一應大臣也要去延福宮議事。”
王府尹,是指王樸,字文伯,此人能夠當上開封府尹,自然履歷不一般。簡單地說,他是周世宗郭榮的“後院穩定器”,郭榮在位六年,南征北戰,每一次都讓王樸坐鎮開封府,籌措糧草、修築宮城、訓練軍士、完善法律等,堪稱是後周“最佳守門員”。
但是,如果認為王樸只是治世之臣,那就錯了,他的軍事才能也不一般,他所著作的《平邊策》,不僅幫助郭榮制定了平定天下的軍事戰略規劃,同時對於北宋的影響深遠,趙匡胤稱帝之後,曾經對手下人說“若王樸在,朕不得此袍”(真實歷史上,王樸亡於959年)。
“你沒打聽?究竟何事?”
安習一愣,回答:“我這等小吏,怎敢去打聽朝廷大事。”
“唉,你呀。”
見趙匡義失望,安習雖不明白,但出於討好心態,說道:“不急的事兒,倒可以跟趙二哥說說。”
“說吧。”趙匡義喝了口茶,穩穩心神。
“江南唐國,預計元月二十前來納貢,可是有不少好東西吶!我今日去國子監,正是為了領製表抄錄明細,趙二哥可有心儀之物……”
說著,悄悄從懷中取出一份目錄,上面密密麻麻,都是蠅頭小楷。
一國向另一國納貢這種事,一直都是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按規矩,南唐送來的東西都應該移交給後周國庫,可具體辦理的過程中,總有一些人是不守規矩的。
“唐國竟然送來這麼多好東西!”
饒是趙匡義眼界不低,看到目錄上的貢品,也瞠目結舌,僅僅瀏覽了一眼工藝品類,就包括珍珠、玳瑁、琥珀、瑪瑙、象牙、翡翠等幾十個品種!
只可惜,這些東西趙匡義都沒用,不是說沒有價值,是對當前的他來說,基本用不上。他想要的是真金白銀,哪怕是銅錢也好,因為,自己要養兵!
沒錯,趙匡義之所以按耐不住,與石守信一同去找趙匡胤捅破“窗戶紙”,可不是單靠兄弟之情,還在於他有恃無恐,即便東窗事發,他也能保證自己一個人獨善其身。
早在四年前,父親趙弘殷去世的時候,趙匡義就敏銳地意識到自己力量太薄弱——大哥的官位,已經超過了父親——換句話說,他不僅在同僚當中,經常被提及有一個“好大哥”,在家庭氛圍中,也是那個較為失敗的兒子。
好在,母親杜氏(歷史上的昭憲皇后)比較寵自己,由於大兒子常年不在家,真正掌管趙府的就是趙匡義,有了支配府帑的權力,他就開始培植自己的力量。
雖說是養兵,但趙匡義不是軍事長官,如果在天子腳下,弄出個一兩千人的隊伍,那就是作死。他只能以“府中侍衛”的名義,招攬一些人員,暗暗遣送到城外的養馬莊,四年之間,竟然讓他聚集了七百多精幹武士。
按照後周禁軍編制,一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十軍為“廂”。若加上趙府名義上的一二百侍衛,趙匡義是名副其實的“十都指揮使”。
當然,這點兵力扔到百萬級別的禁軍隊伍中,是絕對不夠看的,趙匡義又藉著自己兄長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