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後,對方便開始窩在家裡不出門,可以說,所有的路都被解元郎給堵死了。
本來還想著磨一磨,不過阿瑤這裡卻也沒給他們機會。
因為在中舉後的第二年開春的時候,他便帶著家眷,提前出發前往京城,雖然距離下次春闈還有一年多的時間門。
但有備無患。
早點過去,總是好的。
“哥哥,祖母讓你快些回船艙裡,說春寒料峭,船頭的風也大,當心風寒。”溫茹說這話的同時更是拽著阿瑤的衣襬,往船艙裡而去。
阿瑤也順著她的力道,回到了船艙,又是被溫祖母和祖溫母唸叨了一番,讓他要愛惜點身子。
對她們的念念叨叨,阿瑤也都一一的點頭答應下來。
……
二十年後,
此時阿瑤已經官至戶部尚書,乃是正二品大員,溫母在前不久過去,他這次回來,是丁憂,即便是家中正經的主子就只有三個人,但因為有小孩子,所以帶的東西十分多。
足足裝了一艘三層高的官船。
浩浩蕩蕩,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門,這才回到豫洲潁川府。
下了船,
阿瑤一眼就看到了潁川府的知府,姓常,說起來,兩人也能稱一句同窗的師兄弟,蓋因都在同一個書院讀過書。
只是常知府比阿瑤年長十多歲,他中進士的時候,阿瑤才中了秀才。
年紀相差太大,他們壓根就沒有見過。
倒是不知道,這位常知府巴巴的過來,為了什麼?
後來才知道常知府之所以過來,為的是自己年幼的重孫子,想讓他拜在阿瑤的門下。
常知府已經是六十出頭的年紀,只等著下次三年一次的考評,大約就要致仕了。他四十出頭才中了進士,為官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門,汲汲鑽營,也才坐到知府的位置,心裡是有些焦心。
倒不是為了致仕,而是為後繼無人。
他兒子和孫子都不是讀書的料子,一直到現在,都還是白身,由此可見,等到常知府致仕,這常家肉眼可見的要沒落。幸好常知府才四歲的重孫子,雖然年紀小,但卻頗有幾分聰明伶俐。
常知府打算全力培養重孫子,自然要為其盡心盡力的鋪路。
剛好阿瑤回來丁憂,他可不就盤算上了嗎?
老實說,
阿瑤對收徒弟絲毫沒有興趣,只是在人情世故上,他一貫都不會讓人跳出刺兒來,尤其是常知府還是打著同窗之情,那麼在禮節上就更不能讓人挑剔了。
只說了,
讓常知府先把人帶過來,他先考教一番才是。
常知府聽到這話,以為大有希望,忙不跌的就答應下來,並且在第三日,就帶著孩子登門了。
“這孩子……?”阿瑤一看到常知府的孫子,眉頭便皺了起來。
常知府一看阿瑤的表情,心中一緊。
“常大人,貌美的問一句,你這重孫的外祖家裡,可是姓趙,潞城的。”
“您如何知道?”常知府一聽這話,就有些吃驚的問道。
阿瑤:“那便沒錯了。常大人,您請回吧,這孩子我不會收的。”
“為什麼?”常知府的音量陡然就高起來。
怎麼回事?
“若是沒錯的話,您這重孫子的外祖母,應該是姓周,乃是這府城周家的姑娘。”阿瑤開口說道。
“對,沒錯。”常知府有些不明所以的點點頭。所以,有什麼問題嗎?
等一下,
常知府忽然想到自己聽說過的一件事,眼睛瞪大了些。
“看來您已經想到了,那我就不用再多說了。”阿瑤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