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和激勵之中膨脹起來,這其中包含著許多需要祛除的矇昧的因素。書包 網 87book。com 想看書來
諸象的魅惑(3)
《暗示》是一本關於具象的書,它對具象隱蔽意義的揭示,無疑威脅到語言的權威統治,但它無意徹底顛覆語言對意義的壟斷。作者最終想要達到的,是建立具象與語言之間的共和政體,從而保證意義得以真實和完整地交流。《暗示》的最後一卷,以“言與象的互在”來闡述兩者之間的關係,指出“在描述具象有如何形成非語言的隱秘資訊”之後,“我當然還需要做另外一件事:考察言與象二者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控制,回過頭來看看這兩件東西在一個動態過程中如何密切難分”(《語言》)。
所謂具象,其實是感官的感覺經驗。語言和具象都是表達意義的媒介,語言是意義的明說,是線性的,清晰的;具象是意義的暗示,是多義的,含蓄的。在作者看來,一方面,“感覺也總是受到理智的控制,包括受到理智的篩選、整理、理解以及創造——語言在這一過程中必不可少”;另一方面,語言總是隱伏著經驗的具象,“相同‘明言’之下,必有‘隱象’的千差萬別”,“在實際生活中,不同的人給同一個詞注入了不同的含義。這些含義,或者說構成這些隱義的隱象,既不可能從一個人身上抽取出來然後注射到另一個人身上去,也無法依靠當代晶片技術或克隆技術從一個人身上覆制到另一個人身上去,因此人際間的語言交流,即使能溝通於‘明言’層面的一致,也必定常常困於‘隱象’層面的各別”。沒有共同經驗為前提的言語交流充滿著誤會,“理解是誤解的別名”。索羅斯總結股市教訓時說“安全第一”,與一個新股民說“安全第一”,並非同一回事(《詞義》)。於是,作者斷言:大多數言詞實際上是“一種局外人能夠淺知但無法深知的暗語,類似社會中常見的行話或黑話,只有在具有語義默契的密談者那裡,才能得到確切和充分的理解”(《詞義》)。《暗語》一節透過經驗的再現闡釋了“地主”、“開會”、“小姐”、“飢餓”、“革命”、“錯誤”等幾個詞在不同情境下隱秘的含義和特殊的況味。
在實際生活中,具象和言語的交流往往同步進行,言說者總是以經驗的具象為依據來選擇詞彙,傾聽者也總是將語詞還原為對應的經驗具象來加以領會。正是明言和暗示在平行中的不斷相交所形成的對應關係,使理解成為可能。在這個意義上,《馬橋詞典》和《暗示》是互補的。《馬橋詞典》所要揭示的是言與意的關係,《暗示》所要揭示的是象與意的關係。將兩本書的內容結合起來,就構成了對言、象、意三個範疇的完整闡釋。
《暗示》的出版,給韓少功帶來了2002年度華語傳媒大獎的小說獎。由評論家謝有順撰寫的授獎詞稱:“韓少功的文字一直呈現著一個探索者和懷疑論者的堅定面容。他智慧的筆觸,時刻渴望在歷史、文明和語言的死結中突圍,這迫使他的寫作必定更多地關注被壓抑和被遮蔽的生活真相。他一次次地勇敢探索,一次次地突破語言和文體的邊界,似乎就是為了追問,在現有的語言未能抵達的地方,生活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精神又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形狀。韓少功把寫作變成了一種高難度的自我較量,他用語言反抗語言,用具象反抗概念,背後卻在找尋語言與內心焦慮之間的秘密通道。他的寫作已經成了文體變革和精神探索的象徵,這個象徵,因為有了2002年度出版的《暗示》,開始初具經典的意義。”
也是在這一年的4月,法國文化部授予了他“法蘭西文藝騎士獎章”。
《報告政府》(1)
八景峒的生活很快就顯示了它的優越性,山水的阻隔和路途的遙迢,遮蔽了許多日常的應酬和無用甚至有害的資訊,也暫時斬斷了灌木般蕪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