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一次,隨著《廖遼》這張唱片的爆紅,鄭長生突然就感覺到了瘸著一條腿走路的苦處:不管是有心還是無心,反正擁有完整產業鏈的三大唱片公司,在《廖遼》這張專輯銷售最火爆的時候,聯手給了長生唱片狠狠地一擊。
人家索尼和華歌也不是不做你的生意,但就是隻給你一條生產線!
至於信達,就更是直接要出一個高價來,別說鄭長生了,就連去談生意的生產部劉經理都給氣得差點兒當場摔了杯子!
而南笙……好吧,它們的生產線雖然是和索尼、信達、華歌都是一樣的,但它們的規模畢竟還是太小了,整個公司只有三條線,而且正處在唱片市場最紅火的暑假期間,人家此前已經接了不少的單子,自然不可能違約,能在此前從沒打過什麼交道的前提下臨時給擠出一條生產線來,真的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於是,自己沒有生產線的後果就是,一旦遇到備貨不足的情況,那就只能四處求爺爺告奶奶,結果還是隻能討來三條線。
三條線啊,一週的產量也就20萬盒上下!
也就是說,哪怕想要買《廖遼》這張專輯的人有無窮多,下週的銷量統計出來,頂天了也就是20萬!
但是,怎麼辦?自己上生產線麼?
顯然還下不了這個狠心!
除去廖遼這張專輯算是個意外情況,長生唱片旗下的七八個男歌手加五六個女歌手,加一起一年也就是走幾百萬盒的量,實在是撐不起來。
而且,站在鄭長生這個高度,他很清楚的知道,目前還在佔據市場絕對主流的磁帶,真的是撐不了幾年了,唱片市場的未來,肯定是屬於cd,屬於數字音訊的。
但偏偏,眼下的cd生產線……就連三大唱片公司都還要借著生產上的優勢強壓著各大小唱片公司捆綁生產來推廣呢,這個時候如果上一套,至少在幾年之內,擺明瞭就是等著落灰的!
而且……cd線也太貴了點!
所以,也就只能想一想,過過乾癮罷了。
只不過,一想到明明市場表現火爆之極的《廖遼》在最容易爆出大銷量的時候卻偏偏爆不出來,他心裡就忍不住還是一個勁兒的窩囊。
下意識裡,他又拉開抽屜,把東觀書店的上週銷量排行榜拿出來。
《廖遼》,第二名,周銷量11484張。
昨天剛看到這個資料的時候,鄭長生就忍不住拿出上兩周的資料來,拿計算器認認真真地算了三遍:當初發給東觀書店的磁帶、cd、黑膠一共是17000套,前兩周分別是1128張和4386張,再加上這一週的11484張,一共是16998張。
只有兩張不知道發貨給了哪家分店的唱片沒賣出去!
鄭長生估計,十有八九那兩張是黑膠。
而拿到這樣爆棚的資料,《廖遼》大概是隻用了兩天左右!
每到這時,鄭長生就忍不住懊悔的了不得!
發行前的銷量預估、生產備貨就不用說了,畢竟誰都沒有前後眼,這個要說錯的話,整個公司的高層就只有廖遼一個人才是正確的。
真正讓他懊悔的是,早知如此,他該在拿到東觀書店上一週銷售資料,發現銷量見漲的那時候,就第一時間去給索尼下訂單的,那樣的話,哪怕是搶出兩天的時間來,週六週末就能讓市面開始恢復供貨了!
如果在上一週,《廖遼》能夠有三四天的時間是正常供貨的,那麼,就連第一週上市的劉明亮的新專輯,也一樣能給他爆掉!
畢竟劉明亮的新專輯上市第一週,在東觀書店也就只有13241張而已!
不到兩千張的差距啊,《廖遼》哪怕多賣一天都給他爆了!
想一想吧,如果《廖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