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錦帛。他城之兵在白巖城者,李世民全加慰諭,分給糧餉器仗,予以釋放,任其所之。這種優撫政策讓高麗士卒感激涕零,甚至有七百多高麗士兵要求在李世民帳下效力。李世民卻道:“汝為我戰,莫離支必殺汝妻子!”於是發放糧餉兵器,任他們回去。
改白巖城為巖州,原白巖城城主孫代音為刺史。
就在李世民攻下白巖城在城中休整的時候,那南路軍李道宗卻是遇上了一個大麻煩。
李道宗雖僅有三萬人馬,但是皆為精銳。所以在和安市州出城的四千大軍打了一場之後,也想乘勢攻取安市州。然而,這安市州卻是頑強得緊,李道宗連攻兩日,都沒有取得絲毫進展,反倒是自身折了五百多軍士。
就在李道宗惱羞成怒,準備再次進攻的時候,偵察兵報來的訊息卻驚出了他一身冷汗。
一支規模在十五萬人左右的大軍正向安市州殺來。
這卻是淵蓋蘇文派遣的高麗北部絕奴部褥薩高延壽和南部灌奴部褥薩高惠貞統高麗、靺鞨之眾十五萬大軍援救安市來了。
看看自己的三萬人,李道宗當機立斷,一面派快騎向李世民報告此事。另一面領兵向李世民方向靠攏。
李世民在收到李道宗的訊息之後,感覺這攻伐遼東以來最大的一場仗即將打響。當下除了留守白巖城計程車卒之外,拉出三萬大軍往李道宗部行軍。雙方方匯合一處,駐紮在安市州東北五十里處。
相對於高麗軍的十五萬人,唐軍這六萬人顯得少了許多。可是,隨著唐軍一個個的攻下城池,無論是大城還是小城,都需要分兵駐守,以防反覆。另外,為保障後勤補給線路的暢通,也要分出部分兵力,所以,能拉出六萬大軍,已經不錯了。
而這時候,高麗十五萬大軍的先鋒兩萬人已經抵達唐軍大營五十里處。
見到高麗先鋒大軍到來,李世民便令士卒做出一副準備離開的樣子。待到高麗中軍主力到來,唐軍便撤往西南。
高延壽道唐軍撤出以為唐軍畏懼高麗兵鋒,當下心頭得意,令騎兵追趕,卻被唐軍弓箭射退,白白折損了數百騎兵。
雖然折損了數百騎兵,但是高延壽的心中還是非常的得意,令大軍緩緩前行,到安市州城南四十里處紮下大營。
唐軍一直撤到安市州東北二十里處,這才重新紮下營來。
唐軍共計六萬人,高麗大軍十五萬。雙方如同兩隻磨著爪牙的野獸,警惕的望著對方,蓄勢待發。
第四百二十五章 奔襲平壤
雖然高麗軍多達十五萬,然而唐軍之中,上至李世民、李績,下到普通士卒,對於自己的戰鬥力是相當有信心的。這倒也是,在唐初之時,征戰不斷,磨練出來的大唐軍隊戰鬥力十分強悍。後來隨著軍事改革的進行,這大唐軍隊趨於正規化、職業化,和以前半農半兵的府兵完全不一樣。
面對這十五萬高麗軍,李世民甚至還笑道:“今為延壽策有三:引兵直前,連安市城為壘,據高山之險,食城中之粟,縱靺鞨掠吾牛馬,攻之不可猝下,欲歸則泥潦為阻,坐困吾軍,上策也;拔城中之眾,與之宵遁,中策也;不度智慧,來與吾戰,下策也。卿曹觀之,彼必出下策,成擒在吾目中矣。”
簡單點說,李世民認為高延壽有三策可用,上策是開到安市城外,與安市城互相呼應,派騎兵騷擾大唐後勤補給,並不出戰。此策為守。中策是接應出安市城內的守軍,與之一起離開安市城,避開唐軍。此策為退。下策是直接衝過來與唐軍決戰。此策為戰。同時還斷言,這高延壽定會選擇下策,來與唐軍一戰。
眾大臣聽了李世民這種帶著明顯不屑的話語,卻也沒有反駁,反而一個個點頭稱是。
至於唐軍之中的普通士卒,聞高麗軍至,拔刀結旆,喜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