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袁術要張勳出兵三輔,已將張勳遷為徵西將軍、藍田侯。
張勳眉頭一皺,為了防範劉備軍(為了統一,以後都稱作晉軍,畢竟劉備自立晉王,麾下自然是晉軍,陸城軍格局太小,像只地方軍)
,張勳撒出許多斥候,令他們每半個時辰回報一次。
大半個時辰沒回來,不是遇襲就是迷路,可,可能迷路嗎?
武關北倚巖崖,南臨絕澗,河水環東、西、南三面,城址橫出河心。城東有四道嶺,特別是吊橋嶺高且陡峭,“上山一道,不容並騎”,為武關遮蔽。
關城建立在峽谷間一座較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習山,南瀕險要。關城周長1。5公里,城牆用土築,略成方形,東西各開一門。
關城跨道,築有城樓。其拱形門洞,高3。4米,寬2。7米,深3。4米,上有樓三間,門前設吊橋。牆東南有烽火臺兩座,前臺高出界牆30米,後臺高出前臺150米,與鐵峪鋪、桃花鋪、資峪嶺、龍駒寨、商山、棣花諸臺相呼應,為古代戰爭傳遞訊息之主要設施。
武關,盤折東行,約2。5公里處,一嶺當道,即四道嶺之第四道嶺(吊橋嶺),為武關“外廓”。古代出入武關只此一途。該嶺高峻而陡峭,其路不容並騎。
武關如此險惡,放棄了再想回來,恐怕比登天還難。
晉軍自成立以來,攻克堅城甚少,這讓張勳有些放心,不過晉軍東來,必不會只有此一支。
張勳想到南陽、潁川等大面積都跟晉地相連,防線太長,防不勝防,袁術得到劉備實在是得不償失。
在張勳懇懇目光中,一支成建制的晉軍出現在關前,隨著這支漢軍出現在河水對岸,一團團耀眼的光團匯成一片。
張勳頓時就明白這是晉軍的精銳,晉軍有種特殊的甲葉能反光,他身為袁術軍大將自然知道,可惜晉軍對這種強甲保護特別好除非在袁術生日時送給袁術一套,再也沒流落出來過,能穿上這種盔甲的不用說就是晉軍精銳中的精銳。
張勳不知,明光甲雖然還不能量產,可隨著劉備提出的流水線作業,整個明光甲的產量劇增,加上這幾年的秘密儲存,白兵、御林軍、禁衛軍、陷陣營都已換裝完畢。
文聘麾下的斥候自然也是優先裝備的,不過晉軍斥候已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每個斥候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放到一般部隊中最少也是屯長,稍有戰功就能做到軍侯、騎督。
為了激勵斥候們的犧牲,雖然他們官職不顯,可爵位很高,每個斥候都是郎。
天黑之前,張勳終於看到晉軍來到武關外十里處,晉軍安營紮寨。
張勳看到的旗幟有徵南將軍黃、積弩將軍黃、牙門將陳、裨將文、偏將軍秦、軍師中郎將法等。
古代以旗幟統率軍隊,發號施令,軍旗所指之處就是軍隊所向之地,一旦軍旗發號施令有誤,所造成的失誤是災難性的。
比如斬將奪旗,一旦旗幟被奪,這支軍隊也就潰散了,大旗被風颳倒就是不詳的預兆。
只看到旗幟,張勳就能猜到統軍的是黃忠,麾下有其子黃敘、部將秦宜祿、裨將文聘。
至於牙門將陳與軍師中郎將他就不清楚了。
黃忠雖然在中原名聲不顯,可在河北、南陽卻聲名赫赫,這些年坐鎮晉陽,可謂勞苦功高。
張勳不由暗嚥唾沫,一邊讓梅成督軍來援,一邊向袁術請示:是退還是進?
張勳自城牆往下望,河對岸一支精騎開出,人人穿明光甲,為首一人乃老將,老將身邊擁簇著幾個小將,每個小將都英姿勃發,一看都不凡,中間還有一個身穿儒袍的文士。
“軍師,你看這武關如何險惡,幸虧咱是西出武關,若從東面攻,給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