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能嚇死人,徐家這些年光是給某某工程大學的總捐款就高達15億,去年是10億,今年徐總從美國回來,剛去了一趟,又捐了5億的科研經費。
最緊張的前兩年,徐總給的捐助差不多佔工程大學1/3的科研經費,今年就不同了,捐了5億才佔1/10,這就是潮流在默默的大轉變。
這些都是不能宣傳的,只能說是教育捐款。
護衛艦還在設計,不過,領導已經在幫徐總爭取,倒是徐總自己不想要,不想投資造船,更不想造軍艦,免得耽誤徐家投資海外,最終礙不過面子。
實際上,國內的生意很多,特別是現在這個階段,從曹妃甸計劃有啟動的跡象,華銀系的幾家私募基金就在國內外訂購絞吸船,目前已經有六艘訂單,單艘製造價值5億以上。
這還是3000方規模,真要是天鯨號那種4500立方/小時的超重型,怎麼也得七八億起步。
私募就是這樣,將很多人的錢聚集起來做大買賣,購買大宗資產出租也是一種很容易撈錢的手段,回報率通常比出租寫字樓更賺。
這種事,銀行也經常做,航空公司的飛機大部分都是銀行租賃公司負責採購,交給航空公司運營,從中牟取利潤。
曹妃甸的專案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吹沙填陸工程,最終預計可能要達到了30個澳門的規模,這是數千億的投資,遇到這種大工程,出租三年就能收回投資。
以後還有南海工程,天津港、廣州港、長江航道的疏浚工程,多不勝數,怎麼都不虧。
特別是南海工程,那幾個大島都是700億起步,這還不算什麼,真要吹填黃巖島,那是前面七個島總造價之和的兩倍,700億美金打不住,工程難度還太高太高……比三峽都高n多,要研究很長時間才能最最佳化的施工。
一般國家根本搞不定,比如越南吹填了幾個月,海潮一來,颱風一去,白填了,都垮了,不懂中國是怎麼填的……這些工程都是中交、海軍在做,技術水平太高,一般企業做不了,可他們也要船啊。
要船就得租。
徐總現在已經在訂購4500方變頻絞吸船的虎鯨號、藍鯨號,現在rmb匯率低,訂購有點虧,因為最主要的裝置都得是荷蘭ihc貨,沒辦法,天鯨號也得買lhc的,壟斷買賣,要麼是買ihc,要麼是買沃斯塔,沒得選。
三菱也行,但和老歐洲比,還是差了那麼點火候。
徐家還是擔心被軟性制裁的,所以,只買船租給上航局。
上航局嘛,熟,徐家在魔都的馬勒別墅就是從上航局買過來的啊,70年代至90年代,一直是上航局的資產。
國內就這樣,真要想將生意做到一定程度,關係是很重要的,不能光有上面的,各個方面都要有一點,就這麼一點點,生意往往就好做的多。
2008年以後國內民資氾濫,很多私募、財團都下了訂單,買了十幾艘重型變頻絞吸船,結果沒有用武之地,破產了不少公司。
既接不到工程,又租不出去,一艘七八億的投資都爛在手裡。
一路一帶,產能輸出,這些也都是產能,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產能,因為絕大多數的小國根本就沒有,一艘都沒有,中國幾十艘,南海造陸那麼火熱,還有一半爛在港口裡找不到用武之地。
一窩蜂上馬,看別人賺錢就眼紅,以為有點關係人脈就一定能撈到錢,豈知神州大地,關係比你硬的人永遠只多不少,何況最硬的永遠是央企。
當然,爛在港口裡的絞吸船還有一個重大問題,很大一部分是用了三菱或者大宇的裝置,這方面,日韓真的比拼不過老歐洲,差距不小。
至於買韓國大宇的國內船東,那是s…b,真以為韓國是世界科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