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看到馮正柏背了一簍嫩嫩的桑葉迴轉,吱溜一聲將茶水喝個乾淨,依舊放了兩文錢,小跑著往村頭最靠河邊的馮家院子去。
“大哥,你要是不想出門採桑葉就在家幫大嫂帶帶孩子或是在蠶房搭把手;村中間那茶館少去些,花幾文錢還討不了好。”話是這麼說,馮正柏還是把自己揹簍裡還帶著露水的桑葉挪了大半放馮正松揹簍裡。回鄉也幾個月了,他也算是看清了人情冷暖,茶館那些村人只會變著法子或是打聽或是嘲諷他們家,根本就沒絲毫的用處,偏生他大哥像是聽不出來似的。
想了想,馮正柏又想到了昨晚上進門的馮初晴,停下了動作,“大哥,小妹的事情你沒和人說吧?”
馮正松神色稍變,訕訕一笑推了馮正柏一把:“趕緊進去吧,我有些餓了。初晴那點事情今天別人不知道以後難不成就不知道了?”
“哎呀,大哥,小妹以後還要在止馬壩過日子的,得好好琢磨琢磨怎麼說才能不讓那些人說道,你著什麼急啊……”馮正柏比馮正松小四歲,此時卻像個操心的哥哥,一會兒問這個一會兒又問那個,倒和院子裡的情形恰恰相反。
俗話說“勤餵豬、懶養蠶,二十八天見現錢。”馮家兩兄弟從益州城回到止馬壩不過一個多月時間,正好趕上春蠶季節,兄弟兩個把房屋錢財一分,接著又合作養了五間屋子的蠶,多年不養了手上生分,還一口氣弄了兩三茬,這幾天最早的一批都開始出現老熟的徵兆,最後那批也都孵化成功,正是最忙碌的日子。
兩人進門後,馮楊氏和馮廖氏正尋摸著該出來做早飯了,一前一後從蠶房裡出來,馮廖氏背上揹著她的小兒子驚蟄,手中端著一大盆清理出來的蠶糞,見到院子內兄弟倆不由就是一愣:“今天怎麼回來得早些?還沒來得急做飯呢。”
聽著動靜,馮初晴也從西屋的灶間走了出來,“大哥、二哥,我煮了粥、煎了餅、炒了菜。”掃了一眼院子裡,沒見著家裡另外的幾個孩子,鑑於馮楊氏的口蜜腹劍,她選擇了多看、多做、少說話。也幸好她為了學習蜀繡曾經跟著姥姥在鄉下住過些時日,不然面對灶房裡的柴火土灶臺和發好的麵粉只有乾瞪眼的份了。
馮楊氏看了眼她身後隱隱透著煙火氣息的西屋灶房,不著痕跡撇了撇嘴,“二弟妹倒是福氣啊,我嫁到馮家都快十年了也沒吃過初晴做的飯菜。”
馮正柏這時候都已經進灶間看了一眼出來,正覺得向來嬌養的妹子能做出一頓早飯來心裡反酸,他一直看不慣馮楊氏虛假的做派,還沒等馮楊氏下一句出口便出聲截斷道:“大嫂進咱們家門的時候馮家也算是小有恆產,洗衣做飯都有僱來的下人做,你都沒做過一頓飯就更別說從小嬌養著的小妹了。你要是沒吃過,就回房收拾了帶著孩子們一起到院裡吃吧。”
☆、008 分家單過
蜀郡人重孝道、重親情,哪怕是分了家也喜歡吃飯的時候各自端著自家飯菜湊到院子裡,一邊吃飯一邊聊著家長裡短,俗話叫做分家不分情。
之前馮初晴不知道兩位哥哥已經分了家,還按照六七個人的份量準備的飯菜,殊不知無意間用掉了馮廖氏三天的用量,馮廖氏雖然還是一副低頭小媳婦的模樣,眼神中卻是多了幾分猶豫,
馮楊氏是個能生的女人,從最大的馮立春七歲到最小一歲的冬至,共生養了三子一女;馮廖氏嫁進馮家也才四五年,膝下一子一女;這些孩子們無一例外都是以二十四節氣命名,生日那天靠近什麼節氣就叫什麼名字。
因著大人要說事,馮立春乾脆讓馮廖氏帶著幾個孩子去灶間吃飯,依著他的意思,馮楊氏也是要去的,可惜馮楊氏打定了主意不想讓馮正松被弟弟說服,抱著才一歲多點的馮冬至就是沒挪窩。
沒辦法,馮正柏也知道大哥屋裡的事情多是她說了算,就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