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能發生一點事。他微一思索,便令人將這汪士榮先關起來,稍後再報於知府大人知曉。
汪士榮空有一肚子本事,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又知不能在這大街上與官差吵鬧爭辯,便乖乖的由著官差將他關入大牢。再者,這幫人懷疑他是清廷的奸細細究起來也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他的把兄弟傅弘烈這會可正隨和碩四公主南下呢。
官差將人抓走後,郭掌櫃一臉得意,對周圍人吹噓自己如何火眼金睛,一眼就識破奸細身份,引得四周百姓都是稱讚。閒漢張四等人也都是一臉佩服,也都暗自後悔怎麼自己就沒這個好運氣,須知告發一奸細,官府可賞銀元十塊呢。正尋思著是不是往人群中多活動,也抓個奸細領賞錢,卻聽前方行宮外火銃聲響,爾後前面的人群便驚喜的叫了起來。
人群有叫皇上出來的,有叫監國殿下出來的,也有叫唐王出來的,鬧哄哄一片。維護秩序的官兵忙迅速彈壓,於是,百姓再也無人說話,都是靜靜看著,斂聲屏氣的,連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在數千雙眼睛的注視下,唐王的車駕從舉行監國典禮的內閣六部所在緩緩馳出,前面錦衣親軍持儀仗開道,後面文武百官隨行。隊伍卻不是奔行宮而去,而是直奔東城。
先前武英大殿中,禮部左侍郎洪士銘一氣讀完監國諭文後,便聽耳畔傳來“叭”的一聲長響,卻是錦衣親軍指揮周保國於殿中按制鳴鞭。淨鞭之聲尚在大殿餘音繞樑,周士相已領百官叩拜於地,三呼監國千歲。唐王按著事先禮官的叮囑示意文武官員起身,兼掌禮部的大學士洪育鰲出列道:“典制已成,殿下此後便是我大明監國。”
如此便正式向天下宣告唐王監國,禮官正準備引唐王從武英殿出回返行在時,周士相卻出班奏請唐王於城外越秀大營閱兵。
《大明會典》中有關監國典制可沒有閱兵一說,因此一直看周士相不順眼的次輔連城壁當殿就反對此事,他道:“粵國公讓殿下於監國典禮之時觀粗莽武夫,有違祖宗之制!”
。。。。。。。。。。。
這兩天我不在家,出去做壽,更新是定時釋出,所以請書友不要在書評有什麼過激言論。覺得更新不到位,不滿足的,等我回來。(未完待續。)
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
被唐王親點為小九卿之首的太常寺卿張孝起也不甘落後,出班反對此事。洪育鰲兼管禮部,這些日子對於監國典禮也是鑽研頗深,知道確無閱兵一說,也不知周士相請唐王校兵所為何意,因此也出班奏稱此事不合規矩。
閱兵一事,周士相事先根本沒有和郭之奇透過風,甚至宋襄公他們也不知此事,而是他一時起意,本心只是單純想請唐王校閱三軍將士,以壯監國聲威,同時請唐王就北伐之事說上幾句,如此軍心士氣也可大漲,民氣也高。不想,連城壁他們卻跳出來反對,說什麼觀粗莽武夫有違祖宗之制,這話讓周士相不高興了,也讓殿內一眾太平軍將領瞪大了眼珠。
宋襄公、袁廓宇、丁之相作為周士相在內閣的代表,自然不甘示弱,紛紛指責連城壁此言大寒三軍將士之心。連城壁雖知用詞欠妥,但有祖制可依,倒也不肯退讓,一時之間,武英殿下竟是就是否校兵一事爭成一團。
爭吵中,觀禮的太平軍一眾將領個個面色陰沉,葛義冷森森的盯著張孝起的脖子看,蘇納則瞪著連城壁,邵成國等人臉上也都是怒氣。幸得蔣禿子和瞎子李不在,要不然恐怕又要鬧出事端來。
周士相不滿連城壁將自己辛苦帶出來的太平軍視為粗莽武夫,故而對於眼面前的爭吵不出聲干涉,任由他們吵下去。郭之奇見這樣可不行,好好的監國典禮怎能演變成口舌之爭,可週士相不開口,袁廓宇他們便不肯停下,連城壁那邊也不理會他,不由有些氣急起來。
觀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