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製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第二是參與錄製的樂手在自身的演奏水平高超之外還要擁有豐富的錄音經驗,如果有長期樂隊合作的經歷那就更好。
這兩個條件可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
葉梓點了點頭:“老黃,我這次是想做民謠。”
“民謠啊?”黃智健同樣點了點頭:“那就難怪了,你要是做民謠的話那還真要動用全真樂隊,midi做不出民謠的那種味道和特點。不過……那你可就要準備多花錢了。”
黃智健這話,一語道破葉梓決定使用全真樂隊來錄製這張專輯的最主要原因。
在唱片業,全真樂隊錄製的確已經失寵,但是這種方式並沒有消失也絕不可能消失。在midi製作已經成為錄製專輯的普遍手段之後,全真樂隊錄製搖身一變,反而變成了唱片業高階形態的一種。
就像葉梓這一次,他想花大價錢精心製作一張專輯或是一首歌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全真樂隊錄製。
這樣的情況看起來很有點搞笑,其實不然,同樣是有原因的。
雖然midi已經在專輯製作當中普及使用,到了後世,各種電腦上使用的宿主軟體的出現使得midi製作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稍微瞭解一點音樂方面的知識就能嘗試著進行編曲製作,無限拉低了音樂製作的准入門檻兒,midi更是在音樂製作當中無處不在,但是真樂器的錄製始終還是必不可少的。至少像吉他、小提琴、大提琴、以及民樂等等基本上就沒有人會使用合成器或是音源、音色庫裡的擬真音色,即使是取樣音色也不行。哪怕到了後世,音色庫裡的音色跟真樂器的音色已經毫無二致,也沒有幾個音樂人會完全摒棄真樂器的使用。
這是因為midi製作縱有千般好處萬般優點,但是有一樣東西它是始終比不上全真樂隊的,那就是真人使用真樂器進行演奏的那種“真實”的感覺。而這種“真實”的感覺對於音樂本身來說,那是無可替代的東西,擬真的midi使用越多,這種“真實”就顯得越發珍貴,越發高階。
還是舉個例子來說。
比如吉他,後世的midi製作不僅可以將樂譜和指法制作得分毫不差,甚至可以透過對每一個音符的前後位置、音量大小、音色變化、節奏轉變等等的微調,來模擬樂手真實的演奏情況。
這已經很厲害了吧?
但是……模擬得再像,使用midi製作出來的吉他演奏仍然還是假的,仍然帶著一種明顯的電子味道、數碼味道,就是沒有真人演奏出來的吉他那樣的自然,那樣的真實,那樣的毫無破綻(這裡僅指真假之間的感覺,而非演奏技巧)。它絕不會像真人演奏的時候出現那麼多“意外”情況,即使使用了最先進的技術可以稍微模糊一點這兩者之間的那條界限,不過資深的歌手、樂手、音樂人、錄音師等等還是能夠一聽就聽出來,它只能“欺騙”一下普通人的耳朵。就算是沒有經過正規聲樂、器樂訓練的普通人,如果是熱愛音樂常聽各種不同種類歌曲樂曲的話,他們同樣也能分辨出來,只是有可能無法分辨得那麼清楚而已。
這樣的區別放在常見的pop歌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流行歌曲當中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大量midi的使用已經成為這種歌曲型別最常見的製作方法,這種型別也需要使用midi來更加豐富歌曲的色彩,同時簡化製作程式和步驟,這是歌曲工業化商品化生產的必然需要。但是放在民謠、搖滾、爵士這些型別的歌曲當中,過多的大量的midi使用就是一種有百害無一益的事情了。
拿民謠來說,作為一種極其講究“純粹、自然”的歌曲型別,大量使用midi製作這種擬真的快捷手段,那就完全無法體現民謠的這種特點。
所以一聽到葉梓說要做民謠,黃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