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熟的恐怖系列《電鋸驚魂3》要上映,丹尼爾手下的宣傳發行部門壓力太大,以至於無法兼顧到《一往無前》,所以決策者將寶壓在了丹尼爾。桑德勒的號召力上——究竟丹尼爾的號召力有沒有起到效果,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沒有起到讓人滿意的效果。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這也給dd影業,乃至所有的製片廠商提了一個醒,大明星的號召力可能無法取代宣傳的作用,即便是丹尼爾。桑德勒這種級別的巨星。
另一部分專家則認為應該歸咎於檔期。米高梅和dd影業迅速崛起的後果,就是作為一家公司,他們都承載了丹尼爾。桑德勒的偶像效應,很多影迷會僅僅因為是丹尼爾投資就走進電影院,這個時候將《皇家賭場》和《一往無前》放在前後一天上映,可以說是極端錯誤的策略。這一安排將公司的忠實影迷人為分割了,也毀掉了一部分觀影潛力。
……”
《娛樂週刊》的這篇文章,引來了大量的轉發,似乎是得到了大量的媒體支援。不過並非所有的讀者都認同這一個觀點。
在《娛樂週刊》的網站評論中,一個名為“phy”的影迷就對這篇報道給出了嚴詞批評。
“看完整篇報道,我只覺得這裡面充斥著詭辯、蓄意、矇騙和無知。在談論丹尼爾號召力的時候,你們無視了米高梅今年取得的成績。絲毫不提《歌舞青春》在全球將近5億美金的票房,也決口不說《皇家賭場》打破在英國的首日票房紀錄,至於《加勒比海盜2》北美破4億的成績你也只當看不見。但卻只盯著《一往無前》一個數字討論——事實上。這一數字完全稱不上失敗,你提到的《靈魂歌王》,首週六也只有842萬而已,被dd影業的小成本《電鋸驚魂》壓的喘不過氣。”
“phy”的評論得到一些正面的回覆。
“是的,我支援你的觀點,這無損丹尼爾的號召力,我就是衝著丹尼爾去看的《電影》。”——“雪莉”回覆“phy”。
肯定也有並不支援的。
“phy,難道你覺得《娛樂週刊》應該在報道丹尼爾的時候寫十萬字麼?把他的所有邊邊角角都報導進去,那就算全面和公平了?媒體沒有義務為丹尼爾做辯解,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湯姆斯”回覆“phy”。
不過“phy”顯然戰鬥力強悍,而且是丹尼爾的鐵桿影迷,他很快又回覆了“湯姆斯”的指責。
“湯姆斯,我認為你完全理解錯了我的意思,我沒有說《娛樂週刊》應當為丹尼爾辯解——如果他需要的話。但一家媒體在報導某個事件,甚至是提出某種論斷的時候,難道不應該保證它展示的依據足夠全面和有代表性麼?《娛樂週刊》提到了《皇家賭場》的口碑,難道他沒有看到《一往無前》上映之後,imdb評分高達8。8分?爛番茄新鮮度更是有92%?既然它認為《畫皇家賭場》的口碑dd影業的工作成果,又為什麼拿這一點來攻擊評價更好的《一往無前》呢?這種險惡的欺騙式報道,絕對不是你所說的那樣沒有義務。任何一家媒體都有公正地展開報道。”
不得不說,“phy”論據充分的回覆,讓“湯姆斯”啞口無言。
而《娛樂週刊》這篇報道下的評論也並非跟隨文章本身的口徑走。
……
“我記得我曾經說過,沒有什麼比毀掉一個偶像更能觸動媒體的心意了,這個偶像越偉大,他們的動力就會越足。”
在特里弗試圖和媒體交涉的時候,丹尼爾攔住了他,因為他知道,這個工作不會有成果的。即便特里弗,或者說丹尼爾團隊在過去數年內,和大部分媒體都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可是一旦有機會,能夠將丹尼爾腦後的層層光環拿掉一圈,沒有一家媒體會拒絕的。
某種程度,所有媒體都以毀滅信仰為終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