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內景天中的寺院其實是半營利性質的,也不獨佛門,道家也一樣,在體系沒有完全搭建起來時,就不可能一切按照主世界的來,無數牛鬼蛇神擁進寺院道觀,也就在情理之中。
金道佛的父親年輕時做生意賺了些錢,中年時敏銳的發現了在信仰方面的莫大的生機,於是毅然投身其中,也算是個標準的時代弄潮兒。
他既不信佛,也不通道,就只信錢!
不信佛不代表當不了主持,不講道不見的做不了道長;這人也是個奇葩的,因為不知道到底是寺院更賺錢,還是道觀更有人氣,於是乾脆就開了兩家,一家寺院,一家道觀;上半月在寺院當主持方丈,下半月就跑到道觀做觀主道長!
也虧他頭腦靈活,記憶超群,嘴上能說會道,這麼些年下來,兩邊都沒有穿幫,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中年之後喜得麟兒,理所當然的起了個名字——金道佛!
還是想賺兩家的錢!
但在經營的過程中,兩種道統理念在接觸凡人方面就出現了根本性的偏差,道門不管到了哪裡都擺脫了不了他們那種高高在上,自命清高,不識人間煙火,只顧自我修行的臭德行,在對普通百姓的噓寒問暖上是遠遠比不上佛門的。
而佛門的理念則更貼近民眾,雖然也是些不問今生,只求來世的虛無飄渺的東西,把一切的苦難都歸咎於前世的因,把一切的奉獻都推脫到後世的果,
一句話,今生我是不會管你的,要怪就怪你前世做了惡,要想贖罪就是現在,若想修成正果就等下輩子,這種理念就是種不負責任的理念,問題在於,現世的人們往往要尋找的就是這麼種心靈寄託,所以,在經營上,寺院開始慢慢超過道觀。
尤其是,寺院還出了位天才僧人——夏花僧,更是把這種差距越拉越大!
金道佛的父親是個很稱職的生意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有時間浪費在佛學道藏的無邊書海中,所以他就很注重培養職業僧人道士,寄希望於由專業人士來解決專業問題,夏花僧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能言善辯,出口成章,佛學精研,急智變通,外加上一副好相貌,很快的就成為了印月寺的頂樑柱,名片似的人物;弄到後來,人們一提印月寺就會想起夏花僧,一提夏花僧卻未必記起印月寺,就更別提印月寺真正的主人了。
金道佛的父親作為一名敏感的商人,很快意識到了這種情況的危害,只不過木已成舟,尾大不掉,夏花僧不僅在信眾中有了廣博的名聲,便在印月寺僧眾中,支持者也超過了主持!
兩人的關係陷入了僵局!
第1750章 不得已
出事時,金道佛正在外邊遊歷。
他繼承了父親的優秀遺傳,人是相當的聰明,因為出身的原因,對自家的買賣也很有研究,在佛學道傳上都有涉獵,當然比不了夏花僧,但也在水準之上!
只是因為年輕,所以心性不定,不願意死守在父親的家業上,卻更願意在外闖蕩,呼朋交友,正是一個富二代最跳脫的年紀。
等他三年後後來,卻聞驚變:父親於兩年前一病不起,撒手歸西,臨終前把印月寺託付給了夏花僧!而師兄夏花僧也是個豪爽之人,轉身就宣佈印月寺產歸於周圍貧苦百姓,印月寺也從此不再收費,成為了一座真正的佛門寺院!
這一套組合,立刻讓夏花僧的名望如日中天,附近地區僧人無人可比,真正進入了高僧的行列,雖然他的年紀其實也比金道佛也大不了幾歲。
等金道佛回來時,一切都晚了!
他什麼也沒說,既沒憤怒,也不質問,更不深究!在向師兄夏花僧祝賀後,連老父的墳頭都沒去,連夜離開!
在外飄泊十年,從一個翩翩少年,變成糾糾武夫!然後才等到今天,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