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幾支勁旅一直調到西北去訓練,看上去宋軍戰鬥力也不是很強大。
望都一戰,又給了蕭燕燕更多的信心。
但也是被逼的,即便在歷史上,宋仁宗被李元昊弄苦逼了,遼興宗立即逼宋朝加碼。提高歲幣,即便宋神宗臨終前還說了一句,誰得燕雲即拜異姓王,連宋徽宗那樣的主還要想收回燕雲,不管做得對錯。
史上遼國運氣很好,有了西夏牽制著宋朝。
但現在沒有了西夏,宋朝內治上,一個皇帝做得比一個皇帝厲害。若這時候不解決,往後去後人墮落。那就是宋朝的下飯小菜了。
因此在經過幾年持續性試探後,總攻開始。
非是十萬兵馬,也非是史上的二十萬鐵騎,而是三十萬鐵騎。打著五十萬大軍的旗號,幾乎舉國之兵南下。
這個原因乃是因為現在的宋朝更強一點。
這才是國與國的戰爭。
……
前線急報源源不斷送到京城,趙恆對大臣們說:“累得邊奏。契丹已謀南侵,國家重兵多在河北。敵不可狃,朕當親征決勝。卿等共議,何時可以進發?”
宋九微微一愣,不是說寇準強行將趙恆的龍車推到澶州的嗎?
想到這裡,再想到這幾年趙恆小心翼翼地治理著這個國家,宋九有些苦笑。他終於明白了,正是因為趙恆先說的,寇準可能隨後才敢強行提議,讓趙恆去澶州。但這個真相卻有意被大家疏忽了,從而成全了寇準。
畢士安說道:“陛下已命將出師,委任責成即可,必若戎輅親行,只能駐蹕在澶淵遙控指揮,可澶淵城非廣,久聚大軍,深恐不易,況冬天還遠,親征一事,更望徐圖。”
也就是他也是贊成親征一派的,然而考慮到澶州城的實際情況,不贊成這時候就親征。
寇準說道:“大兵在外,須勞聖駕暫幸澶淵,進發之期,不可延緩。”
王繼英說道:“禁衛重兵,多在河北,所宜順動以壯兵威,仍督諸路進軍,臨事得以裁製,但不能越過澶淵,陛下親自進發更要謹重,尤宜緩圖,若真的去了澶州,必不可久駐,以防不測。”
這時候去澶州非是為了鼓勵士氣,而是為了路程。
如威虜軍到京城二十一程,順安寨到京城十九程,北平寨到京城十九程,定州十八程。一程就是三十里路。
但將國家機構搬到澶州,那就節約了一半路程,前線訊息能在最快時間送達朝廷,當然也能以更快速度做出決策。
不過王繼英與畢士安所言也有道理,遼國來的可是三十萬鐵騎,若是趙恆去了澶州兵力少,必被遼國人所乘,來一個斬首行動,甚至還外搭幾十名國家重臣,北宋完了。
因此必須有大量士兵保護,可是澶州城的實際情況,根本就辦不到。
所以趙恆的提議作罷。
然而宋九與張齊賢對視一眼,到了這時候,趙恆還沒有透露口風,大事可成了!
戰鬥先在破虜軍打響。
不過先來的僅是一百來人,一個外國大和尚樹蕃僧為帥,帶著一百幾十名遼軍搶在前面來打草谷撈便宜的。
遼國信抑佛教,用和尚為一股小部隊的主將倒也無不可。
然而你這個和尚信的是那門子佛教?難道佛祖教導你主動帶著遼軍去打宋朝無辜老百姓草谷的?
破虜軍主將是魏能,當然這麼多遼軍南下,他也感到了空前壓力。
有可能因為這個原因,還沒有摸清楚遼人來了多少,便與田敏與楊勳配合,將一百多個遼兵與樹蕃僧拿下。
搞了半天,只有這點人,還是一個野和尚,魏能感到悔氣無比。
不過馬上撒氣的機會到了,遼軍的主力部隊漸漸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