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道:“咱真的能夠信任你嗎?”
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遲疑與不甘。
李治簡潔明瞭地回答道:“可!”
這個簡短而堅定的回應,也讓朱元璋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之中。
朱元璋再次低頭看著明史上寫到:朱雄英於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薨逝,尚未得到冊封。死後,以皇嫡長孫視皇子,追封虞王,諡號為“懷”,葬於鐘山;
馬皇后於洪武十五年八月病逝,享年51歲,葬於明孝陵,諡號孝慈皇后;
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視察陝西回來後,因風寒病逝,時年37歲,同年八月葬於孝陵東側,即明東陵,諡號“懿文太子”;
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到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案;明初四大案牽連幾萬人之巨。
洪武三十一年,朱標次子朱允文為建文帝,建文元年,用齊泰、黃子澄之計削藩,以加強中央集權。實施削藩後,導致湘王自焚,齊王、代王、岷王被廢。七月,燕王朱棣藉口“清君側”起兵,發動“靖難之役”;
…………
朱元璋瞪大眼睛,他越發感到震驚和不可思議,尤其是那明史中的四大案,如果換作是他自己處於當時的情境之中,恐怕真的會採取同樣的行動。畢竟,作為一國之君,為新君鋪平道路、剷除一切潛在威脅乃是理所當然之事。
想到此處,朱元璋不禁又想到,若是長子長孫不幸離世,那麼立朱允炆為繼承人的可能性確實極大。而作為帝王的朱允炆來看,實施削藩政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朱棣,其性格與自己最為相似,遇到削藩之事,他絕不會坐以待斃,說不定真會起兵反叛……等等
難道說這位神秘的仙師並未欺騙自己不成?朱元璋心中暗自思忖,情緒愈發激動起來。
他用微微顫抖的雙手緩緩合上明史,聲音略微沙啞地說道:\"仙師啊,這後面的內容咱就暫且不看下去了,不知這本明史能否留給咱呢?\"
李治微微一笑,回答道:\"無妨,請便!你一介乞丐竟能登上皇位,實在令孤欽佩不已。此次前來你的大明,正是要助你一統這片天下!\"
感謝:書之無限、吉聖塔的吉爾諾、南西的五賢帝、魅影小夢、小說狂熱讀者1688等讀者大大們的打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