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拒絕兩個字寫臉上了,葉如塵知道這不是矯情,是確實沒有為官的想法了。
而皇帝竟早將顧父摸的一清二楚,皇帝有自己的情報網,想了解的人和事,就連葉如塵都無法保證瞞天過海。
五年前葉如塵隨口一提,就讓顧父踏入了農學研究的深坑中再未出來,這麼多年顧父潛心研究,也卻有些成效,這一切都被人看在眼裡。
顧父不願回朝從政,皇帝並不氣惱,或者說早已料到,於是提出既然顧父樂意跟田地打交道,不如去司農寺任職。
顧父幽幽道:“草民斗膽一問,陛下究竟是看我不順眼,還是看杜仲不順眼?”
[葉如塵心道:杜仲是誰?]
皇帝失笑:“朕倒是忘了,你和杜家差點結成姻親。”
顧父冷哼:“好在沒成。”
原來是戶部尚書杜大人
司農寺隸屬戶部,顧父去了司農寺,正好歸杜尚書管轄,雖然當初杜家退親一事已過去多年,自家哥兒也遇上了更好的兒婿,但並不代表顧父願意給杜家好臉色。
大燕朝農事政務歸戶部,戶部下設司農寺,管理農政土地,組織農事生產,負責農業稅收;但並沒有專門研究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產量的部門。
顧父現在做的事與司農寺除了都沾一個“農”字外,根本完全不是一回事。
皇帝雖然知道顧父整日擺弄莊稼作物,但並不瞭解其偉大志向,聽完顧父滔滔不絕的講解,又看了一本本的研究筆記,皇帝沉默了。
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大錯特錯,本以為顧和禮只是厭倦了朝堂紛爭,戀上了田園生活,不曾想,顧和禮還是當初那個顧和禮。
變了,卻也沒變。
葉如塵說道:“農業乃歷代王朝立國之本,不可動搖,以強大農業為基,方能在各領域全力邁進。然農戶們多認知有限,只會按部就班,盡人事聽天命,是以農事活動多仰仗於天,往往幾十上百年未曾有進步。”
“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大燕人才濟濟,若有一批人願為農學研究盡瘁,傳愚公移山之力,終能提高農產量!此乃利國利民,惠及子孫之偉業。”
見到皇帝陷入沉思,葉如塵停了下來,片刻後,皇帝問道:“依卿之見,應該如何?”
葉如塵提議,“不如另設院職,區於戶部司農寺,劃田撥地,專供農學研究。”
皇帝採納了此建議,顧父也十分贊成,但說到回京,顧父尚還有幾分猶豫,葉如塵知道他還惦記著在隴州的田莊,顧父近幾年的汗水、精力與成果都在裡面。
“爹,一個人力量有限,若想成大事還需集眾人之力,百家之長。”葉如塵並未多勸,道理顧父也是知道的,回京後,有了朝廷支援,可操作空間大了不止幾倍。
換個角度,雖離京多年,顧家根本到底還是在京城,即便顧父不在意這些,也要考慮顧母和糰子。
況且葉如塵秋日期滿就要歸京述職,屆時若皇帝不再冒新念頭,他說